正文 第9章 9.长白休生子
作品:《蛊之谜》 袁克己再次走进了厨房,掀开了灶上的那口铁锅,露出了一条地道。
柳香凝听得有点紧张“你下去了”
“没有,”袁克己脸微微一红,立即补充道“主要是怕打草惊蛇。”
“怕就是怕,还说得这么清丽脱俗。”何武不屑地说道“不过这关我们侯爷什么事呢”
袁克己的脸更红了,继续讲了起来。
因为心里实在是太好奇了,前天晚上就在那所房子附近蹲点了一整天。一直到天色将黑,都没有人出入过。现在完全可以确认,那所房子里根本就没有人住,就是在那里掩人耳目的。
袁克己便翻墙而过,躲在了屋里床底下。
到了晚上的时候,就看到进来了一个人,点燃了堂屋的油灯。然后一直焦急地在里面踱着步,口里还不听喃喃地念着“怎么还不来呢”
从声音中,袁克己能辨别出来,应该就是公主无误了。
她到底在等什么人
躲在床底的袁克己大气都不敢出,也一直等着。直到天色快亮了,外面终于传来一阵脚步声。
公主急忙把来人迎了进来。
听到两人的对话声,袁克己脸上一阵发烫。之前他的猜测,是不是公主在这里会情人,现在看来完全错了。
从声音上来看,对方应该是一个上了年龄的老妪。正当袁克己觉得有些失望之时,两人的对话内容传到了他耳里。由于对话的内容太过劲爆,当时都差点惊叫出声。
“这个真是他的”
“公主放心,我老婆子做事,什么时候出过差错”
“嗯,我看看。嘶真好闻。”
“唉,这赵无暇真是不识抬举。枉费公主对他情深一片。”
“行了行了,你走吧,这些银子赏给你了。”
“谢谢公主,谢谢公主”
老婆子的脚步声远去后,袁克己又是听到好一阵深吸气声,最后公主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今天就不用去那里了”,然后也出门走了。
听到这里,柳香凝气得心里大骂不止这什么公主啊简直就是个变态
不过这也证明,渣男的衣服落到了变态公主手里。至于是不是全部,现在就不得而知了。
“你怎么不去看看那老婆子长什么模样”何武问了这个关键性问题。
“这个,咳咳,”袁克己说道“我怕打草惊蛇。”
何武怒道“把后四个字去掉”
不管怎么说,人家都算是了重要信息。况且现在再怎么责怪也于事无补。
柳香凝劝道“赵大哥你也别说了,给事中行事谨慎,也有他的好处。”
听到柳香凝夸自己,袁克己两条眉毛都扬了起来“就是就是”
问明那件房子的地址后,柳香凝行了个礼“有劳给事中了。”
袁克己当然看得出这动作里的逐客含义,当即愕然道“你们不准备去查访一番吗”
柳香凝笑道“查访案件,自有大理寺大理寺他们负责。我们普通人,哪能随便查案”
何武走到袁克己面前,整个人都快贴着他的身体,右手一摊“给事中,请”
袁克己见状,也只有苦着脸离开。
等他走后,何武躬身说道“夫人,小的今晚先带两兄弟去那地道探访一番。”
柳香凝沉声说道“我和你去。”
不待何武拒绝,柳香凝说道“除了你我之外,现在其他人都不能完全相信。一起去我还能在地道口给你放个风什么的。”
何武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当即不再拒绝,两人分别回到房间去睡了。
睡了不到一个时辰,河间王又来了。告诉柳香凝圣上对此事极为震怒,表示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又宽慰了她一番之后便离开了。
河间王刚走,大理寺的人就又来了。
这次顾影没来,主要就是针对昨晚审讯的侯府那些下人和侍卫的口供,来和她们核对一番。
本以为差不多了的时候,顾影带着逍遥子来了。昨晚差役通报袁克己到侯府的事情之后,大理寺中出了一个变故。
大理寺一个捕快突然暴毙在家中。经仵作验尸,确定死者是因为饮酒过量而亡。
好酒之徒过度狂饮导致血脉出问题暴毙,也算不上什么稀奇事,何况这个捕快是出了名的好酒。
不过这事,还是被心细如发的顾影发现了异常。几个时辰前去侯府的时候,这个捕快也跟着。
捉拿完嫌犯回到大理寺,这个捕快并没有参加审讯,而是说身体不舒服先行回家休息了。
本来这也正常,很难起疑心。毕竟这个案子重大,当时去的差役捕快有好几十人。
顾影之所以觉得不对劲,是因为他突然记起来在去侯府的路上,这个捕快走到自己身边,没头没尾地说了这么一句话“顾大人,我戒酒了”。
当时顾影笑着说道“你确实也太酗酒了点。不过其实也不用完全戒掉,少喝点就好了。”
“不不,”那个捕快回答“从今天起,以后滴酒不沾了。”
这件事在大多数眼里,会是这么一个判断酒鬼说戒酒的话通常不可信。或许是戒了几天,又忍不住一下子放开量猛喝因此毙命。
可是在顾影看来,这事太巧合了。
作为一个优秀的刑侦人员,凡是遇到“巧合”这两个字,都会立即警觉起来。
现场没有任何的打斗痕迹,死者身上也没有任何的外伤,体内也没有任何中毒的迹象。如果在之前,就算顾影本人,也会判定那就肯定不是他杀了。
但现在正好在查侯府系列巫蛊案,顾影也亲自看到被蛊毒迷惑的“自杀”者,因此就自然想到这种罕见的杀人方式蛊杀。
顾影叫来了逍遥子。
逍遥子翻开捕快的眼皮看了看,肯定地对顾影点了点头“是蛊。”
顾影忙问道“什么蛊”
逍遥子答道“醉酒蛊。”
说完开始解释了请来。
这种醉酒蛊非常容易让酗酒的人上钩。
长期酗酒的人,身体都会有很多不适的症状。比较轻的就是上了酒瘾,每天不喝一点酒就难受。稍微严重点的,不喝酒就浑身无力、手脚发抖、晚上睡不着觉。
再严重点的就是记忆力衰退、性格变得易怒,甚至出现痴呆症状的,也不是没有。
还有一点,凡是酗酒的人就难免会喝醉,喝醉之后就会十分的难受。这就给了下醉酒蛊的人最好的机会了。
首先找到酗酒的人,告诉对方自己有一个什么什么祖传秘方。服用了这种药之后,每天不喝酒也不会难受,喝醉了之后身体也不会难受。对酗酒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通常都不会拒绝。
下蛊之人就通过这个方式把蛊毒下到被害人身上。当下蛊人要谋害被害人时,就催动其体内的蛊虫。蛊虫发作之后,被害人就会控制不住的不断大量饮酒,直到酒醉而死。判断醉酒而亡还是被体内的醉酒蛊夺走了生命,最好的办法就是察看死者的眼睛。如果是醉酒而亡,那么眼睛里会布满血丝;如果是中蛊毒死的,那么眼珠就不会充血。
而死的这个捕快,眼珠中完全没有任何血丝。
至此,捕快的死因才算真正查明。
顾影仔细回忆了一下侯府凶案的过程,他们去的时候,侯府中还只是死了一个贴身丫鬟。后面的两个死者,都是在他们去了之后遇害的。
而后面两起凶案发生的时候,那个中了醉酒蛊的捕快在做什么
顾影脑中勾勒出了一副当时的画面。
首先是第一个凶手门房,用有诱情蛊的银簪子杀死了丫鬟小翠。
趁着全府上下一阵混乱之时,将玉石人搬到了厨房的柴堆之中,然后把银簪子放在了隔壁厨房。
这时大理寺的人来了,侯府所有人都在被严密控制之中。而在这个时候,最不引起人怀疑的,就是大理寺来查案的这些人。
这时厨娘张姐发现了银簪子,因为玉石人就在隔壁柴房距离近,于是就引发了诱情蛊,张姐遇害。
张姐出事后,酗酒捕快进去将银簪子拿到手里。在大家都忙于厨娘张姐的事的时候,捕快趁人不注意,将银簪子放在了隔壁柴房。
接着就是柴房的小静出事后,醉酒捕快将银簪子拿了出去,交给最后畏罪自杀的门房。
做出这一连串的推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在于捕快在去侯府路上和自己说出戒酒的话。
或者说,这个捕快是被下蛊的人胁迫行凶的。
作为大理寺的捕快,也绝不是泛泛之辈。尽管受到了胁迫,但他也能想到下蛊人事成之后将自己灭口的这种可能,于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达给顾影一个信息。
假如事后不出事,那么不管他戒不戒酒,那句话都可以说是一句无意中的正常聊天。一旦他出了事,顾影就有可能怀疑到,从而根据这条信息去找到凶手,为自己报仇。
难道仅仅就是这么一条信息吗顾影沉思半晌之后跳了起来“来人立即将那个捕快的所有酒友全部带回大理寺,本官要亲自审问”
酗酒捕快的那一句“我戒酒了”,不仅仅是了一个信息,更是了一条线索。
要知道,身为大理寺捕快,各方面的警觉性是相当高的。随便一个人来给他推销什么药品,绝对不会轻易接受。
那么下蛊的人是怎么能取得这个捕快的信任,从而能以献药的形式给他下蛊的呢只有一种可能,通过他的那个酒友圈子。
有人,甚至说不止一个人,服用过这种药而且有一段时间了,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只有这种情况,才有可能让捕快放下戒备之心。
很快,捕快的酒友就全部被拿到大理寺了。
去捉拿这些酒徒的时候,其中有三个人正在大碗大碗的拼命喝酒。这三个人中,又有两个已经吐过几次,都吐出血丝了,仍然继续在大口喝着。被拿到大理寺之后,尽管都醉得不省人事,依旧嚷嚷着要酒喝。
顾影命人将这三人牢牢绑住之后,和逍遥子仔细检查了这三个人的眼珠子。
尽管已经酩酊大醉,但这三人的眼珠没有一个充血的。
这完全证实了顾影的判断。
下蛊之人先是在经常和捕快一起喝酒的这三个人身上下了醉酒蛊,然后他们在一起喝酒时,少不了会吹嘘。
因为身边的人证明了药效,于是捕快就上了勾。
逍遥子拿出药丸塞到三个醉鬼口中,他们才先后醒了过来。
顾影单刀直入地问道“你们是不是服用过什么药”
酒鬼很诧异顾影是怎么知道的,但也不敢隐瞒,老老实实交代了出来。
一个月前有个游方道人找过他们,给了他们一颗“醒酒丹”。这醒酒丹可是真厉害啊,不喝酒的时候不难受,喝酒喝醉了也不难受。
顾影急忙问这个道人现在在哪里。
几个酒鬼怎么都说不上那个道人在哪里。
经过一番审问,并按照酒鬼们的描述绘影图形之后,一边的逍遥子叫了起来“休生子”
顾影问道“你认识”
逍遥子摇摇头“不认识。但通过醉酒蛊和绘影,此人极有可能是休生子。”
顾影忙又问道“是个什么人”
逍遥子吸了一口气“天下八毒之一。”
天下八毒,为开、休、生、伤、杜、景、惊、死八毒,所对应的就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就是每间隔八年在洞庭湖畔论蛊,八毒聚首。
击败其它七方登顶者,方为“蛊圣”。从理论上来说,天下蛊毒者,均要听从蛊圣的命令。
不管你是何流派,按照地域划分,先要成为本方位最强的,才有资格“洞庭论毒”。
“休生子”是长白山长生观一派。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很多人炼制丹药以求长生,其中又以道家最为推崇。
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各种虫物,也就和最原始的蛊搭上了关系。
当然,这种作法在正一派等正统道家理论眼里,就是步入了邪道。
于是就有些沉迷于此的弟子,就分出了这么一个分支。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