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九十八章 危机暗涌

作品:《人在西厂,开局被公主表白

    “你此话可是当真”

    井贞虽然知道赵贵平其人说话办事通常都是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但是对于这个承诺,井贞还是有些怀疑。

    毕竟,玄景帝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在经历了那短暂的接触之后便是有了大概的了解。

    再加上现在日族出了那么大的变故,玄景帝必然要好好握着自己这个随时可以威胁到自己长兄的筹码,以此来在关键的时候获得对自己最有利的交换条件。

    更别说,玄景帝如今对赵贵平多有戒备,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

    所以,这个节骨眼上,即便赵贵平一脸的坚毅之色,井贞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可能。

    赵贵平看着井贞的神色,笑着说道。

    “事情未成,我也不敢夸下海口,只能说有九成的把握是能行的。”

    说完,赵贵平凑在井贞的耳畔瞧瞧说了几句话。

    井贞眼中的情绪几经变化。

    “你如此真的可行吗”

    赵贵平微微一笑。

    “可行不可行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到底是值得一试的,殿下尽力配合我就是了。比起您落在我这个有狼子野心的人手里,他更害怕的是,彻底失去了这个筹码。”

    井贞抬眸,点了点头。

    赵贵平将手中的锦盒交给井贞。

    “你可以将这个东西粘在你的袖口或是其他随手可以触碰到的位置,即便是有人搜身,也是察觉不到的。”

    后者伸手接了过来,长舒了一口气。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这是,滕王阁序,千古第一骈文,看来殿下是真的对中原文化多有研究。”

    赵贵平微微一笑。

    似乎是故意,赵贵平忽略了那文的内容,反倒彻起了中原文化。

    井贞右手负在身后,点头说道。

    “我虽然是日族人,但是确实对中原文化颇为推崇。辽阔的疆域上,广袤的土地,壮丽的山河才能够孕育出这般大气磅礴的文化,日族的文化虽然多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亦有自身的可取之处,以及独特的美,但是在格局和境界上,确实是少了一丝开朗豁达的气度,这是我们所模仿不来的。”

    赵贵平本来只是一句随意岔开话题的话,谁知井贞居然一口气说出了这么多。

    且见解也几乎都在点子上。

    要知道,也许对于后世的人来说,这些点评都是平平无奇的。

    但是对于一个日族的人,能够如此理性的分析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并且由衷的推崇异族文化,且说的头头是道,可见那是真的下了功夫的。

    而且有着超乎这个时代人的一些眼光和见解。

    “既然如此,殿下,自然也是知道这后面的话的。”

    赵贵平顿了顿说道。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明主。窜鸿梁于海曲,岂乏明时”

    赵贵平说道这里,停了一下,颇有深意的说道。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井贞的话是在借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来抱怨自己的时运不好,命运多舛,多灾多难。

    但是,他这句话确是取得有些断章取义了。

    因为这句话后面的话的意思是,冯唐壮志未成而身先老,李广多年难封侯。贾谊遭受委屈,被贬谪到长沙,并不是没有贤明的君主。鸿梁逃到海滨,也是政治昌明的世代。

    可见,其实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好运坏运。

    同样的时机和境遇之下,有的人便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而有的人却只能感叹命运不公。

    关键还是在于最后一句。

    “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君子能够把握时机,通达的人能够知道自己的命运,顺应命运而为。

    井贞抬眼看向赵贵平,赵贵平亦抬眸回望。

    月色悠然洒下,两个人在一片寂静中相视一笑,再无多话。

    第二日正午时分,洪武门内。

    满朝文武皆佩戴齐整,恭敬的立在两旁,等候大军回朝。

    那红色的长毯自洪武门外绵延至玉阶之上,那红色的尽头,便是一身龙袍的玄景帝。

    玄景帝特意选择了一身九龙出海的龙袍,那盘桓的金龙以金线细细勾勒而成,栩栩如生,尽显天家气象。

    一旁的李福全也候在一旁,身上穿着一身褐色的总管服制。

    “知道了,下去吧。”

    李福全凑到玄景帝耳边,开口说道。

    “陛下,大军已进城门了,再过一刻钟便来了。”

    “朕知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