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民国狸猫换千金(三十九)
作品:《绿茶家的佛系女配[年代文]》 村里每天都被丢弃孩子和老人, 丢弃的时候孩子和老人骨瘦如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人都不成样,这样的情形即使是抱怨不满的人, 也无法硬着心肠不管生死。
一开始村里人都是这么怒骂的
“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扔了, 这父母真不是东西”
“老人瘦骨伶仃的看着都要断气了,把人丢我们这里干嘛,真晦气。”
“这么些人,这么多张嘴, 拿什么喂养他们我们吃的都不多,粮食给他们吃了,我们自己吃什么”
“村长真是的, 为什么要收留这些无人要的孩子,村长怎么不收养到自己家里, 凭什么拿我们的粮食给那些野孩子吃”
“太太都没发话, 村长就自作主张,要是太太知道了发怒,我们整个村子都完蛋了,村长是不是人, 就不能为我们村考虑”
由一开始的忐忑,不安, 良心煎熬,到后来太太出手,村子里的人心态渐渐都变了。
“太太让那些老人帮忙种地,媳妇你以后就再家给做做衣服,烧烧饭就行了,不用辛苦下地了。”
说话的汉子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女人种地干干活哪有地里老手的庄稼汉子劳作有经验又干的好, 别看老人瘦骨如柴,下了地仔细又细心,谈起庄稼侃侃而谈让人醍醐灌顶,难怪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女人也笑,“太太人真好,收养那么多孩子和老人,给饭吃不说,还给洗干净,衣裳要洗,还给补好。”照顾孩子要人,洗衣裳也要人,需要的人多了,女人就不需下地在家也有活计,比起下地洗洗涮涮的活要轻松多了,眉眼都散发着快乐的气息。
家里的老人吧嗒吧嗒的抽着烟,幸福的吐着烟圈,“如今孩子们有书念,能学一身本事以后不愁,家里也有饭吃,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整个村都不一样了。”
如果按照经济学来说,这应该是人口的红利吧。
这个年代的人要求太低,只要给口吃的,从早干到晚都兢兢业业的,生怕干的不好被撵走。
人口的增长对于张晓晓而言,并不是负担,甚至是一种逼着她前进的爆炸性的经济腾飞。
毕竟,她这么懒,人也佛,没外力推动,她可以佛一辈子。
正因为佛性,张晓晓培训接班人小姑娘跟着她身后学习,卢琳小姑娘打小吃足了苦,机会从天而降时,一开始感觉就像做梦,晚上都哭几回,害怕这么美的梦醒了,再回到乞讨要饭之时,跟着太太学习的时候不要太卖力,加上本身就天才,小小年纪思路清晰,言语虽稚嫩,行为却稳重。
上小学的年纪,有着高级小秘书的姿态,手里时常拿着个本子,每日辛勤记录。
张晓晓睡到日上三竿,着柔软的睡衣散着长发被伺候着吃早餐,小姑娘在一旁手里拿着本子给太太总结日常。
“太太自从怀孕以来,茶楼的事情基本上不管了,放手给黎少,茶楼的生意虽然少了太太奇妙的故事,但添加了每日新鲜事闻,中午、晚上添加烤鸭,酱鸭,汤面等食物,生意依然爆满。”
“黎少的人主管茶楼生意,盈利分给部队购买军备和粮食,目前部队的军人吃饱穿暖,还有军饷拿,满意度很高。”
“村子里的鸡鸭主由村子里的人养,如今鸡汤面和烤鸭卖的最好,村里的人养鸡养鸭不但能吃饱,还能每月得到报酬。”
村里由原本只是给东家种地养家禽,由最初的田园模式变成经济模式。
男人下地种粮食,女人洗涮缝补衣裳做饭,孩子们上学念书,放学养蚯蚓,老人们养鸡、养鸭。
张晓晓不但养活他们,还给他们发钱,给孩子们念书,更是赚了盆满钵满金银满屋,她收养孤儿和老人算什么,她养得起,不,应该说是,人孤儿和老人自个凭着劳力自己养活自己,还给她张晓晓赚钱。
卢琳小姑娘稚嫩的小脸上烦恼着,漂亮的五官都皱到一起“太太,根据汇报,我们的生意实在是太好了,各方面的人手都出现严重的不足”
张晓晓吃了几口包子,小口小口的喝了几口稀饭,然后就没有什么胃口,放下筷子手指拈了颗话梅躺到美人椅上半躺着了。
乖巧伺候在身边的小丫头拿着扇子轻轻的给她打扇扇风。
给她汇报工作的小姑娘卢琳眨了眨眼,停下汇报工作,端了碗杨梅汤跑来伺候张晓晓,“太太是不是胃口不好,要不要喝点。”
张晓晓就着小姑娘的伺候歪了歪脑袋,喝了口杨梅汤,还皱了皱眉,“不够冰,不够凉,喝着一般。”
在屋里没什么存在感的卢朗说了,“黎少爷说,太太现在怀着身子,不适宜太贪凉,还是以身子为重。”
张晓晓仰头一叹,往美人靠上一瘫,不动了,“没胃口不想吃了,还没动的你们吃了吧。”
张晓晓吃的食物都精细的很,不是一般下人可以食用的,就是同住公馆里的黎希也不会食用这般用心的食物,这是专为口味不大好的张晓晓精心做的。
第一顿吃好吃,再热食物的味道就没有第一次好了。
搁着没人吃,不吃可惜了,张晓晓每次都给她身边的几个孩子吃。
身份有别,专门让孩子吃这么精心的食物是不可能的,但太太赏的,能得到是他们几个受宠,别人不会因为嫉妒说什么。
卢朗自从定了进入部队的目标,开始跟了黎少,因着年纪小除了训练,还学习知识和后勤管理适宜,军爷们都是大老爷们不适合到黎少的女眷跟前汇报,小男娃就没着男女有别,每日在张晓晓跟前汇报学习训练和部队的事。
卢朗“太太给买了许多制作军装的布料,可是我们的人现在找不到足够的会做衣裳的女人给做军服,黎少现在忙得晚上连觉都没时间睡,我想着太太这里也许有办法。”
张晓晓诧异的看向卢朗。
“不应该啊,这年头不是有很多靠缝缝补补讨生活的女人,怎么会找不到人”
这事卢琳听过一耳朵,说了起来。;“部队的军服一般都是部队男人的家眷统一在一起缝制,一方面家眷都是自己人,自己人制作的放心;另一方面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内部能解决用不着花钱找人另外做。”
卢朗抓了抓头,说了另一部分,现在家眷们都忙,很忙。
归结原因,还是因为太太太能干导致的,家眷们都学太太的利索劲,辛勤起来。
部队的管理的茶楼生意太好了,村子养鸡、养鸭,送到茶楼去,茶楼人忙不过来,就找部队的家眷去杀鸡、杀鸭,还要拔毛开膛破肚,人手不够啊。
还有鸡汤面要熬鸡汤,熬汤最好自己人去熬;烤鸭烤的好吃也需要技术,不可能传给外面,也是自己人学去掌握,这人手不可能去用部队的军人,自然是家眷上了。
张晓晓听的目瞪口呆。
这都什么时候的事了
她随手一弄的生意,竟然好到这种程度了
太夸张了吧
她想想大街小巷的烤鸭店,鸡汤面,再想想小区门口、学校门口随处可见的麻辣串,这都很稀松平常,在这里几乎都受到疯狂的追捧。
说白了,应该还是技术垄断。
贫民百姓没有机会学,有技术的全都珍藏着,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再加上信息不流通,相互交流的又少,张晓晓想想都觉得自己生活在那个年代很幸福,她享受过最好的和平生活,享受过最好的教育资源,她真的是幸福的一代。
而现在的孩子们太苦了,生活在这个战乱的年代,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何况是学习知识。
在这一刻,张晓晓觉得她穿来的意义,也许就是用她从未来学的知识养活那些战火中的孩子们吧。
这让她觉得很有价值。
鸡汤面和烤鸭现在还是很新鲜的状态,许多人都没吃过这么美味的食物,正是稀罕的时候,等到有钱的人吃腻了,不在捧场的时候,估计生意也就没这么好了,可能再过几个月就可以恢复正常,张晓晓想着要不等等看,看生意是否会随着时间而回落。
张晓晓想了想道“现在天越来越热了,暂时对衣服的需求不紧张。”夏天的衣裳好做,也不需要棉花,随便缝缝就行。
“等几个月吧,若是到,时还是无人手,就从外面找那些专门给人洗洗缝缝的妇女做衣裳。”
张晓晓的亲娘家生意好到爆,亲爹亲哥一个个忙的焦头烂额,连说话都没有时间,张晓晓也懒得动,暂时就没去走动。
黎希要买武器,要买军粮,手下要管理茶楼,还要训练部队,就连家眷都忙到爆,人手严重不足。
张晓晓这里,村子里都塞爆了,养鸡、养鸭、种地占用了所有人手,简直就是忙的累的倒头就睡,也就张晓晓开了个头就甩手,轻闲一些。
所以,张晓晓是绝对不会想给自己找事,再去开拓事业线。
但是,她想清闲,人家女主偏偏给她找事,她三个月不稳期还没过,村子里和黎公馆外面又被一堆人老珠黄的妓女支女给包围了。
因着张晓晓肚子不到三个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黎公馆的人吓得不轻,依然紧守消息不敢让太太知道。
这回黎希办公的地方被无数的消息给塞爆。
“黎少,不好了,太太那里被无数妓女支女给包围了”
“黎少,你这才到沪江多久就招惹了那么多的妓女支”
“黎少,怎么办那么多的妓女支女围绕在黎公馆周围,要是让太太知道了怎么办”
“这妓女支年纪大的半老珠黄,容貌好的有半老徐娘之姿,莺莺燕燕的聚在一起,黎少,你怎么看”
谁那么缺德啊,知道黎少的太太怀孕了,送妓女支女给黎少,还送一堆都是人老珠黄的女人。
整个沪江都震掉了眼珠子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