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大旱(10)

作品:《把学习系统上交后

    “这次你站在这里, 等我站好了位置就数一二三,然后你立刻就点,记录组准备好啊,实时监控周边变化, 王书昀, 你再往左十公分, 对对对, 再往后一点点,就站那别动, 这个位置应该还没试过, 看看效果。”杨非凡一脸兴奋, 全程在现场各种指挥,十分注重细节,王书昀每次兑换物品放置的时候他都是这种状态。

    王书昀看着他这激动地两眼放光的样子有点无语,周边的工作人员看了几次都不会大惊小怪了,杨老师对这个事情是真的特别关注,她配合地按照杨非凡的指挥移动, 光是这个位置的调整已经持续了二十分钟,王书昀十分配合, 没有一点不耐烦。

    这也是杨非凡对王书昀满意的地方, 这个学生虽说资质一般, 但是听话认真,有一股韧劲,就像是沙漠里挺拔的小白杨一样,在漫天风沙中你找不见她的身影,但当晴空郎朗了,那一点绿意盎然还是很显眼的, 经历了风沙还能挺拔如初,这也是一股让人不能忽视的生命力啊。

    “这里可以了吧,我手的位置还要调整吗”王书昀自打和杨非凡搭档几次也在这里很细节了。

    杨非凡仔细测量了一下,“再抬高两公分,对,再往下一点点,准备,三、二、一,放。”

    点完放置以后王书昀如释重负,杨非凡立马开始查看下方新出现的设施,看看连接是否顺畅,有没有什么破损,整个装置能不能正常运行。

    王书昀也跟着学习,一边跟着杨非凡查看一边时不时问两个自己好奇的问题,遇到关键点就记下来,她的实践经验实在太少,前两天有个实践类型的日常任务,也就是工程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大概就是让她在系统的模拟空间中动手做一次工程测量工作。

    工程测量的那些事项和注意要点她基本都知道,但是知道和动手真是两码事,她对测量仪器的应用实在不熟悉,捣鼓了半天勉强会用了,结果时间又过了不少,于是着急地开始下一步,测量完了的计算工作对于她反而是最简单的,毕竟做题她拿手,公式都背的滚瓜烂熟。

    结果最后这任务没过,因为测量那里她就犯了重大错误,所以最后的计算结果自然是错的,她当时就被杨非凡教育了一通,结果再次遇到这类需要动手的题的时候还是失败了,连着两次失败让杨非凡更加坚定对她的实践教学必须得提上日程,加大力度。

    这不,在他自己测量以后,再让王书昀独立测量一次,王书昀这时候有点心虚,连着两次的失败她心里也没底,顶着杨非凡跟聚光灯一样的目光,她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你们别帮她,都站远点。”杨非凡一声令下,其他人都退避三舍,王书昀无奈了,这些科研工作者都是有原则的人,不会帮她的好嘛,杨非凡就是高估了她的个人魅力。

    这种事情假手他人也没意思,学习就是得靠自己一点点的实践积累,王书昀静下心来,回忆着这几次的失误,还有失败后老师为自己做的总结,想想测量的工作要点,王书昀一点一点仔细开始自己的工作,一点点调整测量仪器,整个工作过程中没有遇到太大问题,就是时间格外地长,主要是这么多人看着她。

    这么多王者看着一个青铜做工作,青铜压力能不大嘛,每做一个步骤就得仔细思考一下这步有没有错误,这么多人呢,她要是犯了重大的常识性错误不是丢大人了。

    好在最后结果是好的,王书昀在测量完把自己的测量结果交给杨非凡的时候心情那叫一个忐忑,尤其是杨非凡看数的时候面无表情,特别严肃,一点看不出来到底是对错,好在最后看完了看到了王书昀那期待的小眼神,点了点头,“对了。”

    然后就没了,好吧,王书昀也不能指望这么一个基础的测量工作杨非凡还得夸她一下。

    回去的路上她终于轻松了许多,问身侧的楚一淞,“楚哥,我们中午吃什么。”来这边避难所以后后勤问题也一并交给了楚一淞,还随行带了一位医生,既怕吃的被动手脚,也怕这边吃食本身就有问题。

    楚一淞这些天除了保护王书昀以外事情也挺多的,现在他对秦皇避难所的食材了如指掌,不过指的是大部分常见的,这边海产品种实在丰富,每一次捕捞捞到什么不好说,居民们对养殖海产还特别有兴趣,所以大家的海产养殖箱里的品种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作为一个不怎么吃海鲜的内陆人,楚一淞对一些特别偏门罕见的当然不认识,但是常见的公认可以食用的那些他都很清楚,检验科每天也会在吃饭前给他汇报食品的检测报告,主要是怕大海因为病毒的关系发生污染,那些产品也出了异变。

    好在这个病毒对水生动物没有影响,当然对病毒的研究结果就是只对哺乳动物有影响,大海中也就是鲸鱼、海豚这一类动物会被感染病毒,其他都不受影响。

    今天的午饭是海鲜汤锅,辣炒花蛤,凉拌海参、清蒸大螃蟹和口味虾,主食是海鲜炒饭,听着就很诱人,楚一淞报完菜名王书昀都要流口水了,这是什么神仙菜谱,就是听着感觉尿酸就高。

    王书昀回忆自己的体检报告,尿酸和血脂偏高一点,得控制饮食。但是美食当前反正吃得少也没什么大影响,大不了自己多锻炼,在纠结了几秒钟以后王书昀果断放弃挣扎,美滋滋地准备迎接午饭到来。

    回去的路上还和路过的新朋友热情打招呼,小文是秦皇避难所这边的接待人员,这次主要负责王书昀他们一行人的衣食住行安排,这不,到饭点了,她提前出来接人了。

    “王老师,今天有你最爱吃的口味虾。”小文脸圆圆的,个子不高,一笑起来就有两个酒窝,眼睛也是弯弯的样子,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王书昀对长得好看的人都有比较高的基础好感,很快就和小文熟悉起来。

    王书昀激动点头,跨上小文的胳膊和她一起往餐厅小跑,后面还有杨非凡中气十足的警告,让她俩慢一点,地滑。

    说起来,秦皇避难所这边也是大方,给他们了单独的住宿房间就算了,还有单独的工作室,单独的餐厅,这边的房间确实比首都那边要多一些,主要是人口没有首都避难所的一半,但是面积达到了首都避难所的一半。

    首都避难所那边房子紧张,刚刚够住,这边还能空出来一些,而且这边的制造类工厂不多,大多是食品加工类的工厂,首都那边科技更先进,人才更多,所以什么高科技产品几乎都是首都那边先研究出来然后再分享给各地,而首都避难所还有打通各个地下通道,做全国性大工程的计划,还以自然需要很多工厂来加工一些基础零件。

    这边就还好,有了临海的便利,发电机这边就没用费劲研究,吃的经过一搏以后现在也不太缺了,这小日子过得感觉比首都那边都舒服,老百姓嘛,只要吃喝不愁,能正常生活下去,那就能好好生活下去,不能小看一代又一代人的扎根吃苦精神。

    “小文,这边真的空房很多吗,那你住的是几人间”王书昀有点好奇,虽然这边比首都那边宽裕一点,但是也不至于宽裕太多,怎么感觉住房听富余的感觉。

    小文一下子就听出了王书昀好奇的点,她给王书昀解释道,“哪有那么多空房,这边住房也很紧张的,不过比首都那边肯定好很多,还有很多人在广场或者其他空地支帐篷长期来住,所以就显得还好。我现在住的是四人间,我们宿舍本来五个人的,有一个小姐姐觉得太挤了,她本身就是露营爱好者,就自己支帐篷出去住了。”

    真是不错,一个房间住四人在首都避难所那边是不可能的,至少也要住五六人,八人十人一间才是常态,不过首都避难所那边确实也不允许有人出来支帐篷住,这样占地也不利于管理,再说了首都避难所的广场上都是跑步机,哪有地方可以放帐篷。

    “那还是挺不错的,我看这边大家都弄了得有两个菜藻鱼共生装置,虽然另外一个被改造用来养海产了,也不合适叫这个名称了。你也是嘛,你养的什么海产啊,我看大家养的五花八门的,好多我都没见过。”王书昀对这个特别感兴趣,要不是她对养殖海产一窍不通,知道这比种菜养鱼难多了,她都想回去以后也弄一个,能经常迟到海鲜多快乐啊。

    小文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在这方面不擅长,就弄了个鱼菜藻共生的装置,那个简单点,不用怎么管,不过我妈妈特别会养海产,你要是想看的话我可以带你去看。”

    王书昀这下子来了兴趣,然后转头一想,不对啊,“你刚刚提到的舍友里面没有亲人啊,你没和家里人住在一起吗”

    小文淡定点头,“我家人不少,我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我们这些小辈也大了,和老一辈在一起住容易有分歧,还不如住多人宿舍,找点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大家一起还热闹,可以认识一些朋友,我和我弟弟都是出来住的。”

    王书昀点头,确实没有必要一定要是亲人就住一起,一对对夫妻有男有女,要是都住一间,就算拉了帘子隔档也挺别扭的。而且现在隔了一辈观点差异确实特别大,距离产生美,住得近可以彼此照顾到就很好。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