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0章 第一百六十章
作品:《七零懒惰红包群》 到了晚上, 几乎全大队都知道老苗家独苗,苗茵茵又给他们老苗家长脸了
家里还没吃完晚饭呢,就有不少闲人跑过来坐着等看电视了, 你一言我一语地问起茵茵考第一的事。
还有个没眼色的,一点都不知道客套,上来就跟李丽娟说让茵茵暑假教教她家的孩子,把李丽娟气得白眼都快翻上天了。
她老姑娘有那工夫还歇一会呢, 教她们家孩子
自己家里大孙子都到了快上学的年纪,还没空教呢,这一天天忙的, 睡觉时间都不多,她哪来那么大的脸张这个嘴
苗奶奶向来不怕得罪人,直接道
“学好,学不好的看孩子的,有的孩子不行, 再教也是那玩意, 我们家茵茵从来没用人督促, 没用谁教, 自己就学这么好”
她辈份在这,得罪人了也不怕啥,有不好说的话苗奶奶都自己揽了过去, 得罪人的事她来, 让儿媳妇做好人。
这不对方听了只是讪讪的, 再没说其他。
刚吃完饭, 收拾好桌子,李家大舅和二舅来了。
“大哥、二哥你们怎么来了快坐下歇会巧兰,给你大舅、二舅拿冰冻的西瓜过来吃”
巧兰应声, 忙去小楼李丽娟那屋的冰箱里拿冰好的西瓜出来。
李家大哥和二哥都是种地的人,五十岁上下就跟个小老头似的,看起来都没苗洪举显得精神。
到底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妹,这半年来李丽娟跟娘家哥哥和弟弟感情好了许多,心里的结也打开了。
李大哥跟李姥爷性子差不多,不会说话,只笑笑。
李二哥道
“这不是听老疙瘩茵茵小舅和老四说的么,说茵茵考了全市第一,我和大哥就赶忙过来瞅瞅。”
茵茵过来坐在旁边
“这么晚了,大舅、二舅你们咋来的”
“骑你老舅的车子来的。”
原来五一的时候上边给场子里分了几张紧俏的票,其中就有自行车票,被苗学松发给了李老舅。
李老舅早就稀罕自行车了,现在票有了,钱还差点,就又朝李丽娟借了几十块钱买了这台自行车回来,现在天天上班都是他骑车子带着他媳妇。
兄弟们感情有缓和,他大哥二哥要借车子用一下,他哪能不借。
“噢,那还行,对了,大舅、二舅你们吃饭了没呢妈”
李丽娟也看过来
“刚端下去,还热乎着没吃就吃点”
“吃了,不用惦记我们。就是过来瞅瞅你和茵茵,一会儿上爹妈那坐一下就回去了,明天还得上工呢”
看着头发有些发白的大哥,不得不说,再大的怨恨也减轻了,李丽娟心里不是滋味。
那边苗奶奶把人带到她屋去看电视了,苗于富这屋就自家几口人在,李丽娟想了下道
“也别太使劲干了,都这岁数了,大孙子都快能使唤的人了。”
李大哥笑笑
“没事,干得动呢。”
李二哥点烟抽着
“能动弹就得干,要不咋整不说这些了,说说孩子的事,茵茵这回考了市里第一,是不是就上市里念高中去了”
“嗯,一中校长早就说好了,不管考啥样,初中毕业都去市一中念,等高中毕业直接上农业大学。”
李二哥点头
“那是挺好的,行啊,能上大学,这书就不白读,要是不能考大学,高中毕业了又不分配工作,那这高中念着还有啥意思不如早点下来干活了。”
李丽娟看向他
“咋你不想让你家秀刚念了”
秀刚是李二哥的小儿子,比茵茵小一岁,刚上初一,下半年开学上初二。
李二哥犹豫
“也正想跟你商量一下,你说这上了初一识几个字就行了呗就算是高中毕业了不也还是那么回事”
他是想着这儿子将来都是得靠他姑家的场子活着,初中还是高中毕业根本就没有区别,还不如早点下来,等有机会就能进场子了。
茵茵显然不赞同他这话。
“二舅,秀刚年纪不大,现在下来让他出力对他身体也不好,上学怎么能没用呢现在电视上元首都在说,鼓励送孩子上学,支持年轻人多读点书,显然是能用到的。何况秀刚学习成绩也还行,咋的也不能让他现在就下来啊”
这可是会决定他一辈子的事,万一将来后悔,那就是后悔终生了。
李丽娟向来听她老姑娘的,见茵茵这样说便也劝他
“是啊,二哥,孩子该供还是得供的。要是手头紧的话这学费我就帮你垫着,等你啥时候有钱了,或者等秀刚自己能挣钱了再还我就行别因为家里穷让孩子后悔一辈子。”
李二哥叹了口气
“行吧,我知道了,回去跟你二嫂再商量商量吧。”
苗大哥半天没吱声,这会咬了咬牙
“听老妹这样说,学还是得上的,那就让我孙子们能上的都上,到时要是不凑手可能要管老妹借点。”
李丽娟摇头
“孩子上学是正经事,我就是有一分余钱也得支持,放心吧。”
茵茵也松了口气。
想着两个舅舅家的情况,也忍不住摇头。
“再过不了一个月,我就要再建个厂子,到时还得用人,两个舅舅要是想来到时一块来。”
李家哥俩眼睛亮了,他们当然想来了。
一个月十一块钱,一年下来,供几个孩子上学供不起
俩舅舅没多坐,他们离了这里去场子里看望李姥姥和姥爷去了。
这就是李姥姥说的,远的香,近的臭。
之前住一个屯子里,连过年过节,俩大儿子都不一定露面,现在时不时的就过来看看他们,闲了的时候儿媳妇们还过来帮她们收拾屋子,拆拆被洗涮一下。
见人都走了,李丽娟迟疑地看向茵茵。
她没开口茵茵都能猜到她想说什么了,笑道
“妈不用想那么多,我刚才那样说也不全是给妈做脸,新开厂确实要用不少人的。再说了,凭场子现在的赚头,多养几个人也不成负担,亏不着的,妈就放心吧。”
还是那句话,用谁不是用
为了她的服装厂早点开起来,好解决家里亲戚们的就业难题,茵茵不能歇着,还得去工作。
成绩下来了,主线任务一便完成了,得到课时和二百的勤奋值。随即主线任务就刷新了,茵茵看得眼睛差点凸出来。
主线任务一参加高考;
任务奖励高级课时五十节,勤奋值200;
高考
茵茵群主,这是不是代表着,今年内会有高考
群主不一定哦,这又没有限制时间,两年内都是有可能的。
茵茵这样么
手指敲了敲桌子。
茵茵不行,还是得做好这个准备,我得跟王校长谈谈,看能不能跳级,万一真的是今年恢复高考,而它又要求只能高中毕业的人才能参加,那我不是亏大了
即使这个可能性很小,茵茵还是不想赌。
最关键的是去一中上学要离开家里,又没什么意思,她不想花费两年的时间。
就是现在不允许跳过高中直接上大学,不然她连高中都不想上了,不过就算是能跳过高中,她也不想上农业大学,还是只能指望高考,到时上个外语学校。
嗯,就这么办
不过说来奇怪,王校长竟然没有打电话过来,一般这个时候他不是会提前打电话报喜的么
至于叶隐川,茵茵知道原因,他又出差了,自己厂子的事就叫他忙得不行,还要管部队上修路的事,偏在这时候,组织还派了他任务,简直忙成狗了。
今天晚上茵茵跟他通过信了,他知道茵茵考得好,已经祝贺过她了,还说等他回来带贺礼,叫茵茵心里怪期待的。
第二天一早,还不等茵茵打电话给王校长,王校长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上市里开会开了两天,都没能及时祝贺苗同学考了全省第一名呢”
“全省不是全市么”
“是全市第一没错,但全省你的成绩也是最高的苗同学,你又给咱们市争光了”
茵茵失笑“都是老师们教得好。”
这话王校长爱听,这时做老师的不图钱,可不就只能图名了。
明知道茵茵这话水分很高,即使茵茵之前不是他学校的,但他还是喜欢听,这证明茵茵是个懂事的,知道回报母校。
茵茵又问
“王校长,我想跳级直接上高二不知道行不行”
王校长迟疑了下
“直接上高二啊高中和初中不一样,多了一门俄语,你直接上高二,那俄语能跟上么”
“要不这样,等开学了,您给我测试一下高一的知识,看扎实不扎实,若是考不及格我就从高一开始学,行不”
“行这样也好让我知道你到什么程度,又不用多耗费一年,挺好的。”
“谢谢王校长给我这个机会。”
“谢啥,你这样的好学生哪个不想要”
不止二中想跟他抢,连省里都在问苗茵茵同学想不想到省里上高中呢。
都被他给推了,这是他先看好的,谁都不能让抢走了。
又说了几句话才挂了电话。
李丽娟忙问
“你问过没有,一中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她是替孙琪担心。
茵茵无奈地看了眼孙琪
“问了,说是今年的成绩有点高,分数线也跟着提高了,585才录取。”孙琪差了三十一分。
“对了,知道苗苏苏考了多少分么”
茵茵将苗苏苏昨天来找她的事说了一下。
苗于华想了下
“看了眼没太记住,好像也五百来分吧我就记老妹和琪姐的,再有看了下学校的总成绩,知道除了老妹还有两个人上六百分,一个就是你们班的大班长方冰。”
提到方冰,茵茵又想起一件之前八卦过的事,忙打电话给李灵敏。
“姐妹,你考了多少分啊”
“585,茵茵我看到你的成绩了,恭喜你我考这么低,都不敢主动打给你了,姐妹,我可能上不了一中了”李灵敏正伤心着。
茵茵失笑
“不是,姐妹你也太会考了吧正好585分”
“嗯,咋了”
“我刚才打电话给一中的王校长,他说一中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就是585分。”
“啊”
一阵女高音响起,茵茵连忙将电话拿远一些。
好半天李灵敏才激动完,追问
“真的么我真的能上一中”
“应该是可以的,如果分数线不变,你正好踩线上了,恭喜啊”
“太好了我终于又能跟你做同学了”
茵茵没打消她的积极性,没敢告诉她就算在一中上学,也不可能一个班了,因为她要跳级直接上高二的,不会从高一开始读起。
“对了,你还记得咱们班以前的女班长么”
“记得啊,她叫呃,忘了她的名字了,怎么想起提她。”李灵敏不解。
“我记得你说过她是在家自学,等考试再一起参加,不知道这回她参加了中考没有”
“我也没留意,就算是有估计也不是前三十名的,咱们学校的前三十名我都看过了。”
“噢没事了。”
茵茵心里为那个只同学了一年的姑娘叹了口气。
会学习,学习好,那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这时代如果没一个好爹妈,那真的是一辈子都很难出头,就算是未来能够出人头地,那付出的也是旁人无法想像的艰辛。
再次感谢她的爹妈,她的爷奶吧
如果她不是这个家庭里的孩子,而是像之前女班长那家庭的,那也够自己糟心的。
所以更应该回报家人,知道感恩。
晌午吃饭的时候茵茵知道了苗苏苏的成绩,532分,其实认真说起来这成绩不算低了,平均76呢,但一中肯定是上不了的了,不过市里不止有一中一个高中,还有个二中,也算是重点中学。
而和她一个屯子的徐海龙竟然考了586,这也是可以上一中的了,这可以算是近五六年他们大队最好的成绩了。
茵茵也就激动了一阵子,她手上的活还不少呢,得沉下心来做事。
又过了四五天,乡中学的李校长打电话过来,说茵茵有五张录取通知书,让家里来人拿一下。
又是苗学松去拿的,高兴得他拿了通知书还怕丢了,下半晌的活都没拉直接就回家了。
恰好茵茵在场子里,第一时间就看到这五张通知书。
“快看看都哪个学校的”
李丽娟和她旁边的亲戚们都围了过来。
都不用打开看,信封上印着学校的名字呢。
一个一中,这个是内定的不用说了。
还一个是二中的。
后面三个竟然是中专学校发来的通知书
他们中考没有填志愿,这会儿也没志愿这回事,都是国家给你分到哪算哪,当然,如果你足够优秀,那就像今天这样,有几个地方都发通知书给你由你来选了。
“一个是省卫校,一个是中师还有一个邮政”
“哇”
“邮政好啊,现在邮政的工作是最吃香的,天天骑个车子送信,多舒服啊”
“可不是咋的,我还听我一个亲戚说,邮政部门的待遇可好了,过年过节发的东西好不说,补助也高”
“卫校也挺好啊,出来就是大夫了”
“茵茵本来就会看病,还用特意去学”
“要我说姑娘家还是当老师好,假多,又不累。”
大家各有各的说法,相互讨论起来。
不得不说,连李丽娟都心动了,拿着邮政的那个通知书舍不得放手。
茵茵
“妈,家里都这么大一摊子呢,你该不会想让我以后上邮局上班吧”
李丽娟失笑
“看妈都傻了”
将通知书都叠好放一块,只单独留下一中的另外揣好。
“茵茵要上大学的,这些中专不会去的。”
“好可惜啊。”
“是啊,不上邮政白瞎了”
上大学以后分配的工作也不一定有邮政好。
李丽娟没跟他们解释,她老姑娘这么有本事还非得靠铁饭碗吃饭么半年出一批猪和羊,四个月出一批肉鸡,每天的鸡蛋,还有蔬菜瓜果的收入,这一年下来得四万多块的收入,除掉本钱最少也能剩下四万块钱,上班得多少年能存下这么多
再说马上还要开一个服装厂呢
她的眼界可不是普通妇女能比的了,不会纠结眼前这点小利。
茵茵松了口气。
不让她上中专就好。
她的目标可不是大学,上辈子只读个研,还没毕业就挂了,这辈子条件好她非得读个够不可
到了晚上,徐海龙他爹妈来茵茵家找苗学松两口子打听上一中的事。
他们也不知道上一中得给孩子准备什么,就来苗家打听一下。
李丽娟就把自己知道的跟他们说一遍。
没茵茵什么事,她继续忙自己的去。
这边徐海龙爹妈刚走,武丽娜的外婆来了。
“你咋有工夫出来窜门子”苗奶奶跟她关系不错,让她坐炕上问道。
老太太脸上带着愁绪
“我想来找老三媳妇买点鸡蛋和鱼。”
场子里池塘中的鱼长够大了,大队谁家要是有事到大河弄不到鱼就会来场子买,一个大队的人来买东西,茵茵和长辈说过,能卖就卖他们。
“来客了咋的”苗奶奶随口问了下。
“不是,是我老姑娘前几天生了。我买点鸡蛋和鱼给她下奶。”
苗奶奶惊喜
“哟,你家丫头生了姑娘小子”
武丽娜她姥叹了口气
“是个姑娘”
苗奶奶和李丽娟惊讶地对视一眼。
“不是说她怀的像个小子么”苗奶奶问。
“谁知道呢,这都是听她那老婆婆说的,现在生出来是姑娘,她那刁老婆婆就翻脸了,月子都没伺候,把人扔下就不管了。要不是丽娜回来说,我都不知道发生这事了,这不,想赶紧买点鸡蛋啥的,赶明天早上车过去伺候着。”
说到底还是亲母女,尤其只这一个亲闺女,就算差点被气死,就算再伤透了心,一看到闺女有困难了,还是第一时间就要过去帮忙。
苗奶奶叹了口气。
“现在要么现在要就跟我去场子里捡。鱼的话,还是得明天一大早捞好点。”
“那就明天早上一块捡吧,正好坐场子里的马车上街。”
说完正事,苗奶奶的老姐妹就开始诉苦了。
骂亲家重男轻女,骂女婿软弱护不住媳妇,说她姑娘可怜,这么大岁数了好容易又怀了个,也没让她如愿生个小子,命咋就这么苦
苗奶奶劝了几句就不愿意再劝了。
怎么说呢,在儿女的事情上,她跟老姐妹还真说不到一块去,扯了几句闲话。
一大早武丽娜和她姥去了养殖场买鸡蛋,买了八十个花了六块四,又买了两条一斤来重的鲫鱼,一共算了九块钱。
末了李丽娟又捡了二十个鸡蛋放进筐里
“这是我们给丽娜她妈下奶的,婶就一块带过去吧”
“这怎么好意思你家这么多事她也没随礼”丽娜她姥不好意思要。
“拿着吧,算是我妈给下奶的,你跟我妈这么多年的关系了,下个奶也是应该的。”
苗奶奶不在意道
“给你就一块拿着吧,娟子说的也有道理。”
丽娜她姥羡慕地叹了口气
“从年轻的时候我就羡慕你,又能干、又厉害,你家我大哥对你又好,你自己也有本事生了五个小子现在还是羡慕你,孙女有本事,儿媳妇跟姑娘似的,不,比亲姑娘都还贴心,你说你多有福啊”
二嫂徐月芽过来拿工具,听到她这话笑
“老奶你不羡慕我妈啊我妈三个儿媳妇也跟多了三个姑娘似的呢”
李丽娟失笑
“快干你的活去吧,长辈跟前插啥嘴。”语气中没有多少责备。
李丽娟收了钱,记好账
“行,婶你和我妈说话,我去干活了。”
丽娜她姥羡慕得没法表达了都。
苗奶奶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人心啊,都是肉长的,你对她好,她自是会对你好。反过来也一样,她对你好,你也应该对她好才行。就拿我家三儿媳妇来说,她对她的三个儿媳妇都很好,这两年有条件了,大儿媳妇和二儿媳妇怀孩子都不叫干活,只让在家里养着,于富媳妇这都养二十来天了啥活都不让干现在还没生呢,娟子啥话都没说过,就难怪她几个儿媳妇都把她当亲妈看了。”
她这话其实是在指点老姐妹。
人心都是偏的,这谁也说不出二话来。
别说一个是亲生,一个不是,就算都是亲生的不也有格外得意的,和格外看不上的
但你不能偏得太厉害了。
尤其在不是亲生的对她却像亲娘一样孝敬的时候,就更不能伤了人家的心,不然老了后悔的时候可就晚了。
这是她和对方关系好才这样提醒她,关系一般的她还不做这恶人呢,至于能不能听进去就看她自己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425 18:56:1220220426 19:21: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崽尔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