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3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作品:《七零懒惰红包群

    “爹, 这电视摆哪啊”苗于贵问道,同时也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开。

    “放你奶那屋”李丽娟连忙过去安排。

    “就放这边柜盖上吧, 离插座也近”

    苗奶奶吓了一跳

    “放我们这干嘛放你屋,你们晚上也能看,我和你爹睡的早,放电视没用。”

    “这玩意贼费电的,谁还能总看就放爹妈屋里,到时我们都过来看一样的。”

    苗洪举淡淡地摇头,不去参与婆媳的争论,转而对一旁的几个儿媳妇了其他的孙子们道

    “你们妈养的猪理该归老三家, 他们两口子说啥不要, 卖猪钱给我我没要,学松就添了几百块钱, 又搭了张电视票, 买了这个电视孝敬我们俩老的”

    “嘶”

    听了这话, 大家都倒吸了口气, 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

    “这得有一千多块吧”说花就花了这么舍得

    苗洪举点头

    “加上电视票, 花了一千零七十八块要我说买不买这东西能咋的,老三家今年也困难, 刚娶了媳妇, 又办场子、盖小楼, 都搭钱了, 可挡不住这小子孝顺,说啥也不占我们老人的便宜,你说这儿子大了就是管不了,我也没招”

    如果他能把眼里的兴奋收好,大家可能会更相信一些。

    苗大娘半天才挤出一句

    “三弟是孝顺, 就是比我们强。”

    苗二娘看得眼睛都移不开了,这么好的电视啊

    苗四婶则是酸的很,他们这这些年欠的债都不到一千块钱啊,结果给了苗于喜分出去,债也给他了,还让屯子里人人都笑话,骂他们不是人,给儿子留那么多债。

    可公婆和老三家呢一千多块钱说花就花了,一点都不带心疼的,这人真的没法比,也更觉得老头、老太太偏心眼。

    说话间,苗学松父子已经安好天线,插好电,打开了电视。

    入眼一片熟悉的黑白雪花,茵茵觉得还挺新奇的呢,和几个年纪差不多大的堂哥们抢先坐到炕沿边,等着看电视。

    “这得调台子,售货员教过我们”

    苗学松试探着拧了45度,终于调到一个电台。

    “有人了有人了”

    一边看热闹的人比调台的人还要激动。

    是中央一台,这会儿正在播一部动画片,哪吒闹海

    这会儿可不论是什么节目了,见到有画面大家就惊奇。

    于是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子,一堆人都挤进屋子,眼珠都不错一下地看着动画片看得津津有味。

    茵茵也跟家人一样“没见识”一般,看得目不转睛的。

    末了和群主感慨,这看电视啊,还真讲究一个气氛,人多一起看是真的好看

    一部影片65分钟,看完之后大家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剧情,站地上的人也不觉得脚酸。

    而此时早就过了吃饭的时间,几家人竟都还没回家做饭

    晚上吃完饭,“值日”的嫂子去洗碗收拾厨房,茵茵和爷奶及她爹妈哥哥们坐在一起,汇总今天的收支。

    “今天卖青菜一共卖了四十块整都是卖给钢厂的员工,他们合伙包圆了,就只收了个整数。”

    苗学松将钱拿了出来,放到李丽娟那。

    李丽娟数了下,都是一块五块的,一起四十块。

    拿着笔和本子记了起来。

    “至于这钱咋分我的意见是分成八份,你们四兄弟一份,勇子兄弟一份,爹也没少出力,也算上一份,再有就是茵茵和我老丈人一人一份,你们觉得咋样”

    “三大爷,我和小武没出啥力,不分这个”苗于勇在苗学松话音落后立马道。

    苗于武也点头,他也不要这钱。

    苗洪举也摇头

    “我出啥力了别算我那份。”

    “爹不要,我们也不要”苗于富代表兄弟们发表意思。

    其他几兄弟跟着点头。

    茵茵忍不住笑

    “行了,就按爹说的,分八份,不过我的那份不用,改成给爹,这本来就是我拿出来想要给大家分的福利,咋还能不要呢都不许拒绝”

    至于她姥爷,分他一份肯定是应该的,这些菜什么的都是他照顾的。

    “当家的”人都这样说了,大家都没了意见。

    然后苗学松又拿出一打钱。

    “今天去取工资了,过年花钱地方多,你们兄弟几个咋说”

    苗于荣率先道“我家的还放妈这,我们用的时候再找妈拿。”

    其他三个兄弟自然也都是这意思,表示自家手里不放钱省着乱花。这就是没打算给老丈人家钱的打算了。

    李丽娟苦恼地拍着头

    “愁死我了,这一天天的,给你们记账记得我脑袋都大了,今天的还这么多笔我都不知道咋整了,别给你们记差了”

    苗爷爷和苗奶奶忍不住笑了起来,几兄妹连忙夸起李丽娟,尤其苗于贵,那好听话就跟不要钱一般地往外冒,把李丽娟哄得眉开眼笑,最后茵茵教导李丽娟该如何记。

    然后就是算今天拉脚的账了。

    拉脚的钱谁赚的可以分一半,另外一半由茵茵和苗爷爷平分,这是一直以来的规矩,一天一入账,钱交李丽娟保管就完事了。

    但今天他们都只交了一半出来,剩下自己的那一份都拿不出来了,反倒拿出各自买来的小东西。

    由苗于富带头

    “爷、奶、爹妈,明天就过年了,我们哥几个合计了下,合伙给你们买了点东西,以前手里没钱想孝敬也只能撂嘴,现在有这机会,我们就想表示一下,多少是个意思”

    说完从炕琴里拿出一包东西,是他们几个合计过后,避着长辈们买的,当然,哥几个包括苗于喜和苗于勇兄弟。

    给苗奶奶和李丽娟一人买了瓶雪花膏,苗爷爷和苗学松则是烟酒,还给茵茵买了六朵夹花,直接能夹在头发上的。

    茵茵

    她可以不要么

    苗奶奶看着雪花膏哭笑不得

    “我这老鼻子、老眼睛的,还擦啥雪花膏”

    李丽娟拿着东西,眼圈都红了,抹了把眼睛别过头

    “不错,养你们几个这么多年,总算是知道给你们妈买点东西了倒是喜子和勇子、小武,你们也没挣多少,买啥东西啊”

    “有多大能耐就照多大能耐准备的,爷奶和三大爷、三娘不嫌弃就行了。”苗于喜沉声道。

    苗于勇兄弟也连忙接口

    “喜子哥说的对,要不是茵茵借车给我们用,三大爷又教我们赶车,教我们怎么拉脚,三娘和奶照顾我们吃的穿的,我们上哪挣这个钱去,都花了都是应该的”

    李丽娟失笑

    “好,都是懂事的好孩子不像你那几个哥哥,一个个的就知道朝我们伸手,你说生你们有啥用省吃俭用地给你们娶媳妇、盖房子,还得管着你们吃用,这都多少年才能看着给我买个雪花膏擦,真要指着你们让我们享福,都不知道哪辈子呢哪像我老姑娘,啥都给我准备。”

    几个儿女哭笑不得。

    茵茵抱着她的手臂

    “妈我哥哥们都是孝顺的,以前日子过得苦,他们手里也没钱,让他们咋孝顺往后就好了,到时肯定让你好好享福等明儿过年你正好擦上新的雪花膏,到时就更好看了”

    “嗤,说的好像啥似的,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要那么好看干啥”

    李丽娟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

    说完认真地数起他们交来的钱记在账本上。

    “爹,税务局那怎么说”

    “说咱们场子从这个月有收入开始计算税收,这方面你不用操心,爹会处理的。至于负债,我也问了,说咱们是小型乡镇民营场子,国家投入少,任务目标不多,欠的债也不多,只有两万多,人家还劝我不着急想着还呢,毕竟咱们场子还没有完全建设完,说没见过这么关键还债的乡镇场子呢”

    大家听到这话都笑了起来,眼中还着自豪。

    回到自己屋,茵茵把哥哥们合伙买的花放在炕上

    “琪姐,来吧,你挑三朵,咱们俩一人三朵,过年一起戴。”要美一起美,要土一起土吧

    孙琪犹豫

    “这是表哥表弟他们给你买的,我就不要了吧”

    “是给咱们俩的,怕你嫌弃没好意思直说。”

    孙琪笑了,点点头

    “好你喜欢什么颜色的”

    六朵花六种颜色。

    “我都行,你随便挑吧。”

    孙琪挑了三朵放到自己的梳妆盒。

    “我也给你准备了礼物呢,不过要等过年才给你。”

    “这么神秘”茵茵的好奇心都被她勾起来了。

    第二天是大年三十。

    全家人都早早就起来了,只有茵茵,作息时间固定,她可早起不来。

    各屋子的人都在贴自己那面的对联、挂钱和福字及画,苗学松则是一大早去场子套车,他要去火车站接苗学柏两口子。

    苗爷爷闲不住,但里里外外地转了几圈,也没找着活干,家里人口多,就显得活少了。想了想,干脆去场子看看有没有啥活。

    李丽娟带着儿媳妇们在做早饭。

    “谁去把你老妹叫起来,今天咱们得早点吃饭,吃完了贴完对联啥的,还得忙活晌午饭呢,晚上是咱们自己家的年夜饭,也得张罗”

    巧兰应声,戴上围巾去隔壁小楼叫茵茵起床吃饭。

    苗奶奶看着儿媳妇、孙媳妇忙得脚不沾地,心里就有点后悔了。

    “来年别叫他们来吃饭了,以前大年三十把人都叫到家里吃,就是怕有的人家困难,大过年的也吃不上啥,来年一年不顺当,这才我们老两口出食粮和菜,叫来一起吃。现在日子过得都还行了,就用不上了,自己过自己的还省得大过年的不得消停。”

    李丽娟却不觉得有啥。

    “有爹妈在一天,儿女们就得吃一年团圆饭,这都是老规矩了,忙点算不得啥,再说他们一会儿也能过来帮忙,妈就别想那么多了。”

    苗奶奶摇头不再说话,将苗爷爷买的糖果和饮料归整好。。

    儿媳妇知道体谅、孝敬她,她就更心疼儿媳妇,这倒是陷入一个循环了。

    尽管平时邮了东西给爹妈及苗学松一家,但这回回来苗学杨两口子还是拎了不少东西。

    好在有马车,多少东西都装得下,连人一起拉了回来。

    下车看到气派的小二楼,苗学杨没有进屋,仰着脖子看了半天,感慨道

    “真没想到咱们老苗家也有改头换面的一天”

    苗学松失笑

    “咱们家打你当兵有出息后就改门面了快进屋暖和暖和,一大早的可冷了,爹、妈,我老弟两口子回来了”

    苗奶奶就在老房子这边,率先赶出来。

    “妈”何小英热情地上前叫人。

    苗奶奶脸上带着柔和的笑意,大声应答,让着他们进了老房子。

    “先进来暖和暖和吧。你三嫂给你们收拾了个小屋子,是之前茵茵住的,外屋是于富一家四口,你们先去把行李放下。”

    李丽娟也迎了出来,和何小英亲热地打过招呼后道

    “茵茵之前那屋小了点,可能要委屈你们了。”

    “这有啥委屈的我们这么大的人了,还计较这个能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了。再说了,茵茵之前的小屋我觉得就挺好的”

    能给他们单独腾出个屋来就该满足了,还能要求啥。

    “对了小勇和小武咋样没给你们添麻烦吧”

    瞧瞧,人家这后妈做的,跟亲妈一样说话行事

    茵茵刚过来就听到老婶这句话,顿时感慨不已。

    果然苗奶奶和李丽娟听到这话后,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淘气啥,和华子比,他们俩可听话多了,昨天还听他们俩念叨,说他们爹和婶到哪了到哪了,惦记着你们睡不着觉呢。”

    何小英也挺惊喜的,他们背后也这么关心她

    看来自己的心思没白费,继子们都是有良心的。

    心里多了那么一些感动。

    “他们俩都是好孩子”

    李丽娟婆媳对视一眼,心里挺复杂的,连忙招呼何小英洗脸准备吃饭。

    何小英见到茵茵又是一番地亲热,拉着她就不放了,有说不完的话似的。

    看得家里人都觉得好笑。

    吃完饭,何小英两口子拒绝去休息,加入李丽娟她们的准备午餐队伍中。

    苗爷爷屋里,苗学杨则在和两个儿子说话,细细问起他们这十多天的生活。

    “爹不用惦记我们哥俩,奶和三娘对我们好着呢,就跟从小养在身边的似的。”

    苗于武也点头

    “哥哥们和茵茵姐也照顾我,我们用茵茵姐的马车挣了不少钱呢”

    苗学杨很惊喜

    “是么挣了多少”

    苗于武看向他哥,苗于勇笑看着他,示意他自己说。

    苗于武骄傲道“挣了三十五块呢”

    苗学杨惊讶

    “挣这么多”

    苗于勇点头

    “听我三大爷他们说,是因为过年了活多,平时应该没那么多。”

    苗学杨点头,笑着夸赞

    “你们哥俩还真厉害,都能挣钱了呢,爹很高兴”

    兄弟二人有些不好意思看他。

    “你和我婶好么”过了会儿苗于武问道。

    苗学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向来不懂事的小武竟然还知道关心他的生活了

    如果问这话的人是勇子他倒没那么吃惊,那孩子向来懂事知道体贴关心人。可现在这人是小武

    苗学杨心里的感动就别提了,对苗学松家的感激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还是他三哥、三嫂会教育孩子,瞧瞧,不止茵茵,连四个侄子也都那么着人稀罕,现在把自家孩子送回来待了十多天竟然都知道关心长辈了

    这个人情可欠大发了他得想什么法子还上。

    “爹和你婶都挺好的,就是惦记你们俩,现在知道你们不错也就放心了。”

    茵茵和孙琪俩个亲自贴自己屋的福字和挂钱。

    还有很多,什么财神爷、肥猪满圈、出入平安等等,还拿到场子里到处贴上一份。

    “我爹这毛笔字写的不错呢”

    茵茵端详着苗学松的墨宝,夸道。

    孙琪点头

    “确实,老姨父的字是挺好的,有自己的风骨”

    “你还懂书法”茵茵不敢相信地看向她。

    孙琪失笑

    “不敢说懂,只能是略知一二吧。当然,只会品,让我写也是不行的。”

    在场子贴完对联什么的,茵茵就回来了。

    这会儿堂哥、堂嫂、侄子们都来了,乌泱泱的一大堆人。

    好在家里屋子多,还能分摊一下。

    茵茵带着几个没结婚的哥哥们回她的屋玩,刚上楼就听到电话声,连忙跑过去接电话。

    “喂”

    “喂是苗茵茵么”

    “是我,您是李校长吧”打过几回电话了,茵茵一下就听出来了。

    对方笑声从话筒里传来

    “是我”

    “李校长,过年好”

    “好,你也好。对了,给你打电话是告诉你一声,咱们学校有两张你的汇款单,看学校的把它送我家来了,你今天有工夫来拿么”

    过了今天就是过年了,再上他家来肯定不能空手,李校长不好意思叫人家过几天再来拿,只好问今天。

    “有呢,等晌午的,我过去拿”

    “行,行,那你忙吧”

    “好”

    电话挂掉。

    校长都习惯了茵茵每个月有两张汇款单,一张是从军区汇出来的,之前一个月一百,现在一个月两百

    数目大的他这个校长都不敢看。

    还有一张是茵茵在市报社的稿酬,一个月也有九十多块呢,心里不禁感慨,这好学生还真是会赚钱

    “怎么,你要回学校”苗于华问道。

    “嗯,这不是月初了么,叶隐川那边发了津贴,应该是昨天寄到的,还有我的稿酬。”

    “大冷天的你就别去了,等晌午吃完饭,我替你去拿。”苗于华哪放心他老妹自己出门。

    茵茵点头

    “好,等吃完饭再说吧,到时拎点东西,过年就不用去窜门了。”

    “你们哥俩在那说啥悄悄话呢赶紧上来玩啊”苗于中从楼上下来喊道。

    茵茵二人忙应声过去和他们玩。

    今天苗苏苏也不再噘着嘴不高兴了,笑脸对着茵茵

    “茵茵,咱们去爷那屋看电视吧”

    茵茵看其他哥哥们也是这个意思,便点头

    “行吧。”

    “噢”

    苗于中几人高兴得直叫,往苗奶奶屋跑去。

    茵茵被老哥拉着,到了苗奶奶屋。

    他们都老实地找地方坐好,还在炕边给茵茵留了位置坐,就等她开电视了。

    茵茵

    “咋不开电视”

    “我们不会开,别给弄坏了,爷还不打断我们的腿”

    “就是,老妹你会开你开”就算她开坏了,爷也舍不得骂她,何况这电视还有一半是茵茵家的。

    看到苗于华都不敢动,茵茵只能无语地亲自帮他们开。

    在经历过的人看来,开电视很简单点事,台子也只有那么几个,很容易就能搜到,但对于没摸过电视的人来说,感觉这操作很神秘,他们不敢拧那“纽”,尤其还不是自己家的东西,弄坏了赔不起。

    看着一个个痴迷地看电视的哥哥们,茵茵想要裂开,这些人还说什么要跟她玩,是跟电视玩吧

    孙琪失笑,小声问她

    “在这看电视还是去那边坐”

    茵茵想了下

    “我还是看电视吧”

    今天开始过年,她也歇一歇吧。

    中午饭吃的早,十一点就开饭了。

    苗于富和苗于贵两个屋,炕上地下一共摆了四张桌子。

    老苗家一大家子人都聚在一起。

    一个桌子上放了两瓶娃斯,一人只能倒上小半碗,即使这样,也让年轻一辈高兴得不行,要知道他们一年到头还不一定能喝上一回饮料呢

    苗奶奶将唯一完整的鸡腿挑出来放到茵茵的碗里,又在她碗里放了几块瘦的肘子肉。

    一共杀了两只大鸡,四只鸡腿只茵茵这只是完整的,其他的都剁碎了,大家分着吃。

    还有鸭子,也杀了两只,一桌上了一盘。

    鸡蛋炒蒜苗满满一大盘子,馋得几个小辈们眼睛都看不过来了,直吸溜口水。

    一盘子血肠和火腿肠混装,一盘子皮冻,一桌子一条大鱼,还有一盘子凉菜以及一盘子糖拌柿子外加酸菜炖冻豆腐及拌海带丝。

    整整十个菜,这在江北年夜饭上叫“十全十美”

    男人都喝酒,女人们也有喝酒的,不会喝酒的就喝饮料。

    茵茵是不喝酒的那一国,所以不用半个小时就放下碗了。

    吃完了也没事做,便坐在一边看着别人喝酒划拳,虽然吵闹一些,但过年的气氛很足,叫人还是觉得挺有心情的。

    正在这时,有人推门进来,茵茵看见来人,忙站起来

    “姥爷过来了”

    苗洪举连忙叫人

    “亲家来的正好,赶紧过来一块吃”

    李姥爷连连摆手

    “我叫大富帮我看下场子,我回去一趟。”

    江北年夜饭一般都是在中午吃,李姥爷叫人来替他看一会儿,他回去吃个团圆饭,吃完了再回来。

    苗洪举知道这个亲家的性格,也不再让他,正要叫苗于富,就见苗于喜过来了

    “大富哥喝酒呢,娘,我吃完了,过去替会儿大姥爷”

    “行,你去吧揣点吃的过去”李丽娟点头。

    苗大娘看了眼苗四婶,笑着问李丽娟

    “娟子,喜子啥时候管你叫娘了”

    李丽娟淡笑

    “我也没注意从啥时候开始的,刚开始还叫三大娘呢”后来就直接省略了,只叫娘。她也没说什么,叫什么都应下。

    苗二娘也看看苗四婶笑而不语,夹了块肉吃得香。

    这老四媳妇当人后妈从没听喜子叫过一声“妈”,倒是老三媳妇成了“娘”了。

    苗奶奶瞄了苗她们一眼,没什么起伏道

    “凭老三媳妇对喜子的好,就是叫妈都应当的啥都是相互的,你对谁好,谁也会记在心上反过来对你好”

    苗爷爷嗔怪

    “大过年的,说这些有的没的干啥吃菜都吃菜”

    作者有话要说  说起叫“娘”的事,是借鉴了我们老家附近一个例子。那家人老公四兄弟,只三个活到成人,他们排行第二。老大是跑腿子,也就是光棍,一辈子没娶上媳妇,跟着他二弟一家过日子。最小的那个倒是娶上媳妇了,是个智商不太足的,而且还作风不太正。那人家生了三个女儿,也被罚了不少钱,他们小弟生了一女、一儿,智商都随了他们母亲。那小弟老婆作风不正,时不时就会跑人跑了,最后在儿子还不满一岁时跑了就没再回来。然后这俩孩子就都是这一家人养活大的。

    兄弟四人,其他三个寿命都不长,死的都很早,唯有给大哥送了终,养了弟弟家俩孩子的这一家人仍活得好好的。这弟弟家的两个孩子从小就管他们叫“娘”,他们的孩子叫“奶奶”,这也算是一种好人长寿的代表了,虽然他们的年纪还不到七十,算不上多长寿。感谢在20220319 19:11:3220220320 10:45: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竹子啊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