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四章 那就比吧

作品:《大明:我爹居然是朱元璋

    唱和一词,相聚在一起人,先做了一首诗或词,随后的人相应作答。要么是好友相聚好玩,要么就是文人之间要比个高低

    还有一种就是男女之间的联络深入交流前的情调。

    而朱允炆这一说就是要和朱林比个高低。

    在他看来,一个流落民间的野小子,哪怕是皇子又怎么比得过自己。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林,问道“林儿,你认为咋样”

    朱林考都没有考虑就说道“父皇,你也知道我文才平庸,怎会是皇侄对手,还是算了吧。”

    这句话已经说明了意思。老子不想比。

    对于了解这个时代历史。

    朱林觉得没有必要。朱允炆输了的话,肯定是百分之百要记恨自己。要是他赢了的话,之前所装的逼,通通化为乌有。

    不仅如此还会成为别人的踏脚石。

    至于输了后,别人认为自己是让对方的,对不起。那你这种人太阴险。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很经典,不过那是环境导致的。

    这里是皇室,不是官宦之家。而且之前才讲了治国之道,一下子就蔫了下去。那肯定不行。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那些个明清问诗词,现在是用一首少一首了。

    而且要是出个比较生涩的题目,抄袭的诗词里面没有,那岂不是会很糟糕。

    朱元璋自以为已经明白过来。

    这一定是儿子不想赢孙子,给他一点脸面。作为一名长辈。这是可以的也是合格的。

    心里暗暗称赞,识大体。

    可就在这时。

    太监进殿禀报,刘三吾有事求见。

    朱元璋“让他进来。”

    原来考虑到朱林要读书的问题,所以老朱召刘三吾来想听听他的意见。

    看看去国子监读书如何。

    虽然说之前朱林说过不合礼数,但朱元璋有自己的想法。

    而在刚从谈论一番后,这种念头更加强烈起来。

    胡季安虽然不是一个合适的权臣,但一定是个合格的老师,文才品德方面绝对可靠。

    其实朱元璋在关于子女的问题上,做事情可以说很犹豫。特别是到了晚年,更明显。

    朱允炆一看到自己的老师翰林学士刘三吾,这位当世大儒,文官领袖。

    心情澎湃,他今天就要当着自己老师和皇祖父的面,给这个家伙好看。

    以后让他在东宫读学,也不会被师长看好。

    “参见陛下见过十八皇子,见过皇孙。”

    朱元璋“免礼吧”

    朱林“刘学士不必多礼。”

    朱允炆“老师不必如此。”

    刘三吾直起身看着父子孙三个都在奉天殿,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就站在一旁、

    这时。

    朱允炆率先开口“老师,我正与十八皇叔准备在皇祖父面前唱和一曲,你来得刚好,可以为我等作为评判。”

    刘三吾一听,暗感自己来得是时候。

    可以趁机让皇上检测一下,自己的这些人对皇孙的教育成果

    不过他可不敢乱发话,而是看向朱元璋。

    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并没有说别的,而是表情严肃的对朱允炆说道

    “允炆,你真要想比,那就由你吧不过不管输赢,要心态平和。”

    “皇祖父,允炆知晓。”

    刘三吾一听,这是话中有话啊。

    旁人听不出来,他怎么会听不出来。

    难道十八皇子并不是泛泛之辈,是什么饱学之士教导出来的高足

    随即他心里又否认这点。

    当今有名的儒生都聚集在应天府,要是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

    作为当世执文脉牛耳者,他肯定知道的。

    突然。

    刘三吾想起不久前所看到的那三首诗。沁园春雪,无题杂诗和咏雪。

    眼神立即就变得不一样了。

    不过他看朱林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似乎又不太像是能做出那种诗篇的人。

    可是心里又隐隐不敢确定。

    如果这位十八皇子真的是那人,自己的得意弟子皇孙允炆,那就只能是唯有惨败而归了。

    朱允炆感觉很好,有些意气风发“皇祖父,臣孙想请你出题。”

    不料。

    朱元璋一听,却是摆了摆手,道“有三吾在此,我就看戏好了。”

    对于这种知道答案的事情,他没有兴趣。而且想必刘三吾也猜到了什么。

    作为翰林学士,又是皇孙允炆的老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