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91 不被看好的电动车
作品:《我在四合院中的悠闲生活》 看见马斯克这位老熟人,林凡没有感到太意外。
上午他叫吉恩去尼古拉的展台打探军情,吉恩回来后,把什么都告诉他了。
用一句诗来形容愁云惨澹万里凝
刚开始,尼古拉展台看车的人很多,但随着特斯拉运来了试驾车,人当场就走得七七八八了。
这些人很多都没到特斯拉的展台来,因为嫌特斯拉看车要排队,太麻烦
而展区外,特斯拉的试驾道路两旁,则成了这些观众的打卡地。
在这里不需要排队,只需要往马路边一站,就可以看见特斯拉跑车在道路上表演各种极限加速。
可以说,特斯拉今天成了展区所有参展厂商中最靓的仔。
从展区内,再到展区外的马路,无数人都在关注特斯拉,讨论特斯拉。
虽然买不起,但还是可以过过眼瘾,吹吹牛逼的。
相比之下,尼古拉就被全方位吊打了。
试驾车都没有,卖个锤子车哦
这其实是马斯克有意为之。
因为他打听到了特斯拉要参加圣克拉拉车展,正式面向公众亮相。
为了不落后特斯拉太多,马斯克拿出了研发到一半的汽车。
可以看,可以摸,但就是不能开。
这叫概念车
林凡微笑说“马斯克先生,要不要定一辆我们的跑车,我给你打个折。”
马斯克觉得面前这个亚洲人的面目,太可憎了,恨不得一拳给他招呼到脸上。
他想了想,还是忍住了。
“好啊,听说你是金牌销售,给我好好介绍一下,听得我高兴,说不定我就买了。”
马斯克还没近距离接触过特斯拉,只看过图片。
此时他转念一想,借这个机会观察一下特斯拉,也是好的。
同时还能恶心一下这个令人讨厌的中国人。
“马斯克先生,我来给你介绍汽车吧”
斯特劳贝尔一直在旁边默默看着,当他看到马斯克想故意恶心,或者说想贬低林凡身份,忍不住跳了出来。
林凡看斯特劳贝尔的目光多了几分赞许,是个有眼力劲儿的。
而马斯克看斯特劳贝尔的目光,则有两分厌恶。
曾经他为了挖角斯特劳贝尔,开出了尼古拉首席技术官的职位,外加尼古拉一部分股权。
原先斯特劳贝尔都答应得好好的,最后关头却反悔了。
这让他对斯特劳贝尔产生了很不好的印象,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原则、没有信用的人。
原本他和斯特劳贝尔还算有点情谊,但这点情分,早就随着斯特劳贝尔拒绝他的好意而消散了。
此时两人再见面,马斯克目光生冷,硬邦邦的说道“现在是老板之间对话,你插嘴还有些不够格。
林,你就是这样管理下属的尊卑不分”
斯特劳贝尔脸色一片铁青,因为马斯克就差指着他鼻子骂了。
林凡摊摊手,“我觉得没问题啊,我就是这么管理公司的,在人格上面,公司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哦,对了,我们不推崇那种“暴君式”、“独裁式”的管理。”
马斯克觉得对方是在暗指自己在公司内搞独裁,搞暴君式管理。
虽然他也的确是这么搞的,经常辱骂员工。
但这种事,轮得到你一个中国人来指手画脚
“林,你总有一天会为你的傲慢付出代价的。”
马斯克原本跨上展台的左腿又收了回来,他现在丝毫没有再看车的兴趣。
心里想的,全是如何击败特斯拉,如何让林凡求饶。
“把火箭先发射成功再说吧”
林凡没有所谓的名人情结,管他是谁,照怼不误。
马斯克现在都蹬鼻子上脸了,他可不会惯着。
马斯克深深地看了林凡和斯特劳贝尔一眼,什么都没说,转身离开了。
马斯克的出现,只是车展的一段小插曲。
下午,特斯拉展台出现了比上午还要火爆的排队场面。
经过了解,林凡和特斯拉团队才得知,上午的汽车记者拍完照后,已经有人把照片发回了报社、杂志社。
然后,网上的各种论坛,脸书、油管、博客之类的网站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关于特斯拉的讨论。
圣克拉拉县附近的网民、汽车发烧友收到相关信息后,已经成群结队的朝车展所在的位置赶来,都想要一睹电动跑车的风采。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车展场地原本还算宽敞,现在也开始变得人挨人,摩肩接踵。
车展主办方才是最开心的。
原本最不看好的一家车企,居然成了香饽饽,还成了车展引流神器。
为了笼络特斯拉,主办方不仅退还了特斯拉所有的的参展费用,还主动派出了工作人员,帮助特斯拉维持展台的秩序。
林凡笑呵呵的看着这一幕,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吉恩充当消息传递员,不断地往林凡身前凑,告知董事长,又预订出去一辆,又预订出去两辆
“林,你好,我是一家汽车杂志的记者,我能采访你一下吗”
一名三十来岁的白人凑到了林凡面前,非常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林凡马上意识到,这是认出自己来了
今天他在展台站了大半天,可居然没有一个人认识他。
只能说,老外脸盲得太厉害了。
今天上午的记者,全部去关注汽车了,没有人注意到他这个亚裔销售。
“你认识我”
林凡笑咪咪地看着冲到自己面前的这个记者。
“你真是林啊”
记者非常惊讶,彷佛是见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林凡知道,被套路了,这记者也不敢肯定他的身份。
“对,你想采访什么”
记者很是兴奋,“我想采访一下你对电动汽车的看法,还有你跟特斯拉这家企业的关系。”
“好的,跟我来吧”
林凡心情不错,把记者带到了休息区,开始接受对方采访。
“林,你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曾说过,将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指特斯拉吗”
记者笑着说“我刚刚在外面看到了特斯拉的试驾车,太酷了,像一道闪电一样。”
“特斯拉只是其中之一。”林凡一脸平静的回答道。
记者“哦,对了,你跟特斯拉是什么关系呢”
林凡“我是特斯拉的投资人,也是最大股东和董事长。”
记者“你当初为什么会投资特斯拉”
林凡“我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
记者“可很多人并不认同电动汽车,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前景的行业,在几年前,通用还召回了已生产的全部电动汽车,并进行了销毁处理”
林凡和记者开始详聊起来,从投资特斯拉的出发点,到对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判断,再到今天特斯拉的销售情况
聊得非常深入,甚至林凡还故意大放厥词,准备炒作点热度。
记者顺着林凡的回答,问道“你认为电动汽车彻底取代燃油车,需要多久”
林凡脱口而出道“快则十年,慢则二十年。”
“你们是第一家在硅谷造车的企业,而且几位创始人和高管,都没有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工作经验。”
记者皱着眉,又问道“这对于你们造车,有没有造成什么困扰”
林凡摆手,“完全没有,我们是在用硅谷的思维,用科技手段造车,而不是遵循以前底特律的那一套。”
记者“哦,好的,你认为特斯拉多久能卖出第十万辆”
林凡信誓旦旦道“五年之内”
记者一阵惊呼“要知道,你们今天才只卖出几十辆,要实现近万倍的跨越,五年能做到吗”
“当然可以”
林凡耸耸肩,“要知道,三年前,没人认为特斯拉能造出电动汽车。
现在我们不仅造出来了,还非常受消费者追捧。”
记者“额,卖出几十辆,能被称作是追捧吗”
“你知道的,特斯拉售价为十万美金,这并不便宜,我相信很少有车企能在第一次参加展会,就卖出几十辆跑车。”
记者点头“这倒是,而且你们是全款预订的方式,这并不主流,也不太容易被接受。”
“是的,所以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创新”
媒体对特斯拉的大面积报道,是第二天才开始的。
同时,网上对特斯拉的讨论,各种舆论发酵,也是在次日才达到顶峰。
而汽车杂志记者阿尔文对林凡的独家专访出炉,更是给本就火热无比的特斯拉,增添了无数话题。
事实上,在一年多前,林凡就以个人名义投资了特斯拉。
那个时候的特斯拉造车失败,找遍了整个硅谷和沙丘路,没有一位企业家、一位投资家愿意投资这个“不靠谱”的项目。
在投资特斯拉后,林也遇到过很多的质疑,有人觉得他“人傻钱多”,膨胀了。
然而,特斯拉在圣克拉拉车展的惊艳亮相,向世人证明了,谁才是真正的傻瓜。
我询问过林,当时他为什么要投资特斯拉。
他告诉我,同为创业者,两位创始人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感染了他,引起了他的精神共鸣。
除此之外,他还觉得特斯拉是在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人类寻找替代能源,减少碳排放污染。
所以,他只用了十分钟,就决定要投资特斯拉”
专访开头,记者阿尔文站在自己的角度,阐述了一番,然后放上了他和林凡的对话。
这篇报道一出,立马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特别是林凡口出狂言,要颠覆传统汽车行业,重新定义汽车。
而惊艳亮相的特斯拉,也是这一两天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两相叠加,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带来的后果就是,不仅仅是普通网民关注,讨论。
就连汽车圈、投资圈、创业圈,也都把目光投向了这家名叫特斯拉的车企。
林凡的那些金句、豪言也被拿出来讨论了。
“汽车作为工业集大成者,不是一串代码、一个网站就能撑起的。
在硅谷造汽车,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好笑的笑话。
快则十年,慢则二十年,电动汽车完全取代燃油汽车。
这是有多不了解汽车行业、能源行业,才能说出这种话
建议要造车,先回去把大学读完,多学点工科知识。”
这是雷克萨斯集团副总裁兼总经理吉姆法利在参加一场会议时,被记者问到对特斯拉的看法时,他给予的回答。
有人打响第一枪,立马就有其他车企跟进。
保时捷既产跑车,价位区间又和特斯拉重叠,几乎可以视作和特斯拉竞争最大的对手。
这家车企的北美首席执行官彼得施瓦茨鲍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道“对于特斯拉,我们没有什么好评价的,先把第一辆车交付到客户手上,再说大话吧
五年之内,累计销售十万辆,一百亿美金的销售额
我只能说,汽车行业每一辆汽车,每一笔销售订单,都是实打实的。
这可不是虚拟的社交网络,三年估值百亿美金的奇迹不会再上演
实际上,汽车公司的历史,都是按几十年、一百年来计算的。
我们不会把特斯拉视作对手,因为我们和他们,是两个物种。”
林凡的高调发言,不出意外,果然引起了传统车企的一致抨击。
有人挑的语言上的毛病,还有人说电动汽车不靠谱,电池容易爆炸。
对于新人,行业老人一向是不怎么欢迎的,因为又有人来分蛋糕了。
而且这新人还这么高调,一副要干掉老牌车企的样子,拽得跟什么似的。
传统车企自觉是老大哥,有义务要教训特斯拉一番,让他们守守行业规矩,明白什么叫社会险恶。
反正就两句话的事,也不麻烦。
投资圈也有所回应。
红杉资本的合伙人莫里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特斯拉目前总共就卖出去几十辆,距离成功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至于颠覆汽车行业,更是无稽之谈。
目前下定义还太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投资特斯拉不会,起码现在不会。
风险投资名字里带着“风险”二字,但并不意味着把钱往水里扔。”
德丰杰的创始人德雷珀和林凡因为投资脸书一事,闹得很不愉快。
虽然大家共同投资了斯盖普,但德雷珀和林凡却走得比较远,关系不算亲近。
在接受相应采访时,他却有些反常的站在了特斯拉一边。
“对于新技术,我们要包容。特斯拉正在做的事情,很酷。
我看过他们的汽车,很出色,我会考虑入手一辆。”
有两位大老打头,投资圈里很多投资家也进行了发声,有看好特斯拉的,也有看衰的。
总体来讲,还是看衰的更多。
特别是当初拒绝了特斯拉融资的那些风投机构,更是旗帜鲜明的站在了看衰特斯拉的一方。
如果现在表示看好特斯拉,岂不是证明他们当初有眼无珠,错过了一个投资的好机会。
指南针、sd、权益价值投资这几家特斯拉的股东,则带着一帮交好的投资机构给特斯拉加油打气。
不过,他们这几家的声音比较小,不足以抗衡看衰的声音。
和统一口径,一致抨击特斯拉的汽车圈相比,特斯拉在投资圈的待遇还算可以了,起码不是一面倒的批评、反对。
创业圈就更有意思了。
硅谷大批的企业家认为特斯拉在进行的事业很酷,均表示会考虑订购一辆特斯拉,以支持这家车企去完成颠覆汽车行业的伟大创举。
科技公司的另外一个集中地西雅图,比尔盖茨、贝左斯也凑了一下热闹,向媒体表示,他们已经预订了特斯拉推出的“创始人系列”跑车。
特斯拉又搞了一个新的噱头,创始人系列跑车,必须是企业创始人才能买,并且全球限量100台。
和普通版本的跑车区别不大,其实就是同一款车的两种版本,差异主要在于内饰和一些细微的外形设计上面。
目前技术实力有限,没法在动力上面打主意,所以就只能在内饰、外形设计上面想办法。
和普通版本跑车相比,创始人系列会显得更精致一点。
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说座椅的缝线做工更精巧,内饰的材料更贵、更舒适,汽车外形线条更加流畅
售价上面,也稍微贵了那么一点,20万美金。
这是林凡特意考虑过的,专门为硅谷的顶级科技富豪量身打造的。
十万美金、二十万美金,在这些人眼里,压根没有区别。
富豪们想要的是稀缺,是精致,是身份的象征。
而创始人系列,精致无比的一百台汽车可以满足他们。
通过这一百台车,也可以一举把特斯拉在科技圈的名气打响。
从一开始,林凡就瞄准的硅谷这群人,有钱,又喜欢体验新鲜事物,比外面的客户好教育一点。
等培育出第一批种子客户,再慢慢地把客户圈层往外移、往下移。
连比尔盖茨都定了一辆创始人系列,这就是最好的广告。
媒体纷纷针对特斯拉的创始人系列跑车展开报道。
而汽车圈则毫不手软的揭露了特斯拉的那点小心思,认为在哗众取宠。
创始人系列,和普通版本相比,在技术上面没有突破,却要贵十万美元,简直是在收富豪的智商税。
媒体看见特斯拉惹出来这么大动静,而始作俑者林凡却保持着缄默,都很想采访这位又在汽车圈搅动风云的人物。
而林凡谢绝了所有采访,只在自己的脸书公共主页写道“刚刚开通了推特账号,针对各家车企的质疑,已经在推特进行回应。”
这段文字末尾,还附加了一个链接,跳转就能进入推特。
林凡的脸书账号,有专人在运营,还有脸书各种推广,目前已经达到了百万粉丝。
这条动态一发出去,顿时就被几百万人看见了。
媒体也都一脸问号,啥叫推特啊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