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四十二章江州
作品:《大魏督主》 东厂灭了轱辘山的红鞭子匪。
真正的厮杀,只用了大概半个时辰的时间。
因为是晚上的缘故。
众多分散在山林四处的东厂番役们,在杀光了那些寨子的土匪以后,并没有立刻集合。
而是大家分别留在了原地休息。
反正有那些土匪的屋舍,还有粮食等等。
不会受罪。
总比风餐露宿要好的多。
但每一个百户,都将自己的消息派人送到了陈慷这里。
以让这边放心。
一夜的时间,就这样过去。
第二天。
天色渐渐的亮了起来。
当第一缕阳光从东面出现,带着如烈焰般的火红,将整个天际以及丛林都渲染的时候。
东厂的队伍也是已经重新集合了。
然后浩浩荡荡的朝着江州的方向继续行去。
“督主,这红鞭子匪,这些年倒是也攒了不少家当。”
汪亭跟在那辆黑色的马车一侧,弓着身子,将脸凑到了这马车的车窗旁,小声道,
“粮食,不是特别多,但也足够这上千的土匪度过一个寒冬的,金银珠宝倒是不少,都存在了他们地下的密室里。”
“小的大概估算了一下,能值个七八万两银子呢。”
七八万两银子。
相对于这些土匪们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通知盛家的人过来,尽快把这里的东西收拾了,算是给他的补贴,那些屋舍也都留着,以后修路修到这里的时候,还能够让修路的工人有个住的地方。”
陆行舟闭着眼睛,听完了汪亭的汇报,然后吩咐道,
“能省去不少事情。”
“是。”
汪亭点了点头,但是他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问道,
“江州那边儿,公公打算怎么下手是直接把郑家血洗了,还是有别的计划”
马上就要到江州了。
也就两三日的时间。
汪亭想知道陆行舟的具体计划,以方便自己准备。
“直接血洗了,未免太草率。”
陆行舟思量了稍许,又是问了一句,
“郑家不是通敌吗咱家想借着郑家的这条线,把蒙古那边给渗透到江州的探子,也给一并清除了,你最近调查的如何”
早些时候。
陆行舟计划着清理江州的时候,就给汪亭提醒过。
调查郑家的同时,也要顺便调查一些蒙古的探子,他早就有意要来一场大清洗。
就像是汉中城那样的。
只是时间紧迫。
他不知道汪亭有没有调查出个结果。
“公公恕罪。”
汪亭脸色微微变了些,然后低声道,
“密谍司的人正在加紧打探,但进入江州不到半月时间,目前还没有找到什么头绪。”
“无妨,咱家理解,时间是太短了。”
陆行舟听到这句回答,有些失望,但他也明白。
这就是事实。
密谍司的力量无论多么厉害,总是人力有时穷。
短时间内,想要找到蒙古的那些探子,怕是不太可能。
更何况。
密谍司还要兼顾调查郑家。
派去江州的人手,恐怕也没有那么多啊。
“继续查吧,如果查不到的话,就光除掉郑家便可以了。”
陆行舟思量了稍许,补充道,
“大魏朝和蒙古,目前还没有太多纠葛,短世间内可能也不会出事,这件事也不是那么太着急,如果能够顺势除掉最好,除不掉,就暂且缓缓。”
汪亭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虽然陆行舟话是这么说,但汪亭却能够听出他话里话外的失望。
车马继续前行。
汪亭汇报完了工作,离开了陆行舟的车驾,然后找到了自己的心腹。
“传信给江州的探子,不惜一切代价,寻找蒙古探子。”
“两天,咱家只给他们两天时间,必须有个结果。”
“不然就别怪咱家不客气。”
汪亭双手负在身后,那带着麻子的脸上,闪烁着一种异常的阴森,说道。
“公公”
他的那名心腹听到这句话,眉头微微的皱了一下,然后有些为难的道,
“咱们派去江州的人手,光是把郑家给调查清楚,就已经很难了,若是再想大规模调查蒙古人,怕是要加人手才行。”
“但咱们的人,最近都在通州,两日之内也到不了江州啊。”
“这实在是”
这名心腹说的都是现实情况。
没有人。
怎么去调查
“呼”
汪亭听着手下的汇报,这眉头也是忍不住的皱了起来。
但他也明白,这手下说的是事实,没有诓骗自己,却是有心无力。
他思量了稍许,阴声到,
“调人,让他们尽快过来,咱家最多再额外给你五日,一定要在陆公公解决了郑家之前,找到一些蒙古探子的踪迹。”
“必须给陆公公一个交代。”
“明白吗”
“咱家给不了陆公公交代,你们也就给不了咱家交代”
“什么后果,你自己想”
汪亭说完,也没有再废话,用力的挥动了一下袖袍,然后便是转头离开了。
只留下这名心腹,愁眉苦脸。
“哎。”
这心腹长长的叹了口气,然后便是也摇着头离开了。
他知道汪亭的脾气。
汪亭这么表现的有点歇斯底里,是真的有些着急了。
那他也得尽可能的把这件事情做好一些。
“通州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就要急急忙忙的办江州的事情,密谍司的人,他也是人啊哎”
这名心腹微微地叹了口气,远去的背影之中,有些无可奈何。
江州。
在大魏朝的北部,是一座枢纽般的城市。
不过它距离辽东远一些,很多年都没有受到辽东战火的侵蚀。
而相距离它比较近的蒙古,一连数十年都是处在战火和内乱之中,很长时间,也无暇顾忌这边,所以江州一直处在比较稳定和平的状态。
它的发展状态,就非常的不错。
不过。
江州的发展状态虽然不错,但收益的却并不是普通的百姓。
而是江州的郑家。
从很多年以前。
江州便是已经被郑家把持,无论内外,郑家的势力盘根错节,几乎都有插手。
有很多时候,外面的人都传言,郑家就是这江州的天。
甚至有句俗语,
郑家府里有座山。
山头离天三尺三。
意思就是,郑家的人,抬头就能摸到天,而他们,就是下面这些人的天。
这情形,从江州的街道上,也能够看出一二。
若大的江州城。
大部分的百姓都是衣衫陈旧,面色粗糙。
就连街上的孩童,都是一脸的蜡黄,头发凌乱,手脚上都是污泥。
因为他们没办法去私塾读书。
郑家不允许。
他们从小就只能做一些很低贱的工作。
而一旦出现了穿着锦缎华服的贵人,干干净净德人,都不用猜。
肯定是郑家的人。
这些年。
朝廷不是不知道江州的情况。
老皇帝在的时候,也是知晓的,可以说是心知肚明。
但老皇帝精力毕竟有限。
前些年。
平定外患,内忧,后来又发展中原和江南的经济。
已经是耗费了数十年的光阴。
因为关陇江南,山东等地的威胁,远比江州这边更加大,所以,后来的主要重心,也是在别的地方,没有过多关注住江州。
而这些年,派过来的那些官员,因为没有朝廷的大力支持,也是步履维艰。
几乎大部分都是落魄而逃。
甚至还有不明不白死在这里的。
剩下的,就是和这郑家做了一丘之貉。
江州。
可谓已经是黑暗到了极点。
谷剴atsana 甚至,在这江州城的最中央地带,坐落的不是江州的府衙,而是这江州郑家的豪宅。
这座宅子从大概很多年前就开始修建了。
一直从刚开始的三进三出,扩大了整整三倍。
几乎把整个江州城最中间的那一片区域,全部都给覆盖了下来。
除了这宅子所在的区域。
宅子四周方圆的一片区域,也早就已经被郑家给清空了。
住着的都是郑家的那些旁支。
别的姓氏的人家,也是不敢住进来的。
哪怕是有银子,也没有这个资格住进来。
此时此刻。
在这府宅的最深处。
也便是郑家的后宅里面。
有着一个鸡皮鹤发,脸上长满了黑色斑点的老人,躺在藤椅上。
屋子里的门窗都是紧紧的关闭着。
门窗上还用油纸给封闭了起来。
以至于外面的风不会吹进屋子里面。
屋子的四周,更是升腾着好几个炭火盆,炭火的光摇曳着,让着屋子里的温度比夏日都不差。
老者身上没有穿着衣服。
只有关键部位用薄薄的纱盖上了。
而在老者的身边,躺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
姑娘也是不着寸缕。
就那么赤裸的躺在老者的身边。
这倒不是在做什么下流的事情,而是老者的一种养生延年的法子。
老者是郑家的家主。
郑有伦。
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做了几十年了。
今年更是有七十岁高龄。
在整个大魏朝,都是算得上是高寿了。
郑有伦年轻的时候遭受过大病,差点儿一命呜呼,是一个老道士救了他的性命。
并且给了郑有伦一副延年益寿的秘方。
这秘方,便是用十几岁的处子身上的精气来弥补他自身的精气。
这几十年里。
郑有伦仗着郑家在江州的地位,每个年,便是会娶几个少女,然后借着老道士给自己的秘法而延年益寿。
这也使得他能够活到现在。
不过。
那些个少女,则是都已经油尽灯枯。
命好一些的,侥幸活了下来,但也是一身伤病,再也没有了生气。
命不好的,直接便是死在了郑家里面。
连尸骨都不知道被埋在了什么地方。
“老爷,大公子来了。”
郑有伦正闭目养神的时候,这门外传来了一个低低的声音。
声音里带着浓浓的恭敬。
“让他在外面候着。”
郑有伦头也没有抬,眼睛也没有睁开,淡淡的说道。
他每次做这种事情的时候,都不会让任何人打扰。
哪怕是再重要的事情,也得等自己结束。
“是”
外面的人应了一声,便下去了。
郑有伦这里,又是持续了大概半个时辰。
两个女子的脸色明显变的有些蜡黄,眼圈也是有些微微发黑,眼睛里满是疲倦。
而这年迈苍苍的郑有伦。
则是脸上浮现出了浓浓的红晕,睁开眼睛,眸子里也是浮现出了一丝精光。
他从卧榻上站了起来。
然后有两个侍女急急忙忙的跑过来,帮他拆掉了手臂上的两根细细的管子。
管子的另外一头,则是插在了那两个少女的身上。
两个少女似乎非常的疲惫。
被拔掉了管子,硬撑着身子,才从卧榻上爬了下来,跪在了地上。
郑有伦也没有理会。
任由下人帮自己穿好了衣服,然后推开屋门,走了出去。
他穿过了庭院,绕过走廊。
来到了这前面的一处议事厅。
他的大儿子,郑新立,正在厅堂里等着他。
郑新立如今也已经有五十多岁了。
他同样用郑有伦的延年益寿的办法,让自己看起来年轻许多,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
再加上他修炼武艺,这精气神儿更是不一般。
有种龙精胡猛的感觉。
去年的时候。
又是给郑家添了三个儿子。
这都快成了江州城的传奇了。
“有什么事”
郑有伦走进了厅堂,一边接过了郑新立送过来的茶水,一边问道。
一般情况下,郑有伦在后面养精蓄锐的时候,郑新立不会过来打扰的。
而一旦后者过来的。
便是大事。
是郑新立决定不了的大事。
所以,郑有伦一进门,便是直接问道。
“出大事了。”
郑新立连忙是弓着身子,凑到了郑有伦的面前,眼睛里闪烁着凝重,还有一丝担忧,说道,
“我刚刚得到消息,东厂的人离开了通州,正在来咱们江州。”
“好像要有大动作。”
“东厂”
郑有伦手里的茶刚刚喝掉了一半,这眉头顿时皱了起来,那布满了皱纹的脸庞上,也是浮现出了浓浓的凝重。
如今,这大魏朝是谁说了算,整个天下都是心知肚明的。
东厂督主,陆行舟。
前些日子,东厂在关陇,把卢家,把玄机阁,都是给搅动了个天翻地覆。
整个关陇,整个属地,都被翻了个底儿朝天。
后来,东厂又是趁着三皇子谋反的机会,把长安城也犁了一遍。
更是把西厂给硬生生的抹除了。
可见。
这东厂来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得遭殃。
如今东厂要来江州,做为这个在江州坐镇了多年的家族,郑家,他心里的担心,比任何人都浓郁,脸上的皱纹,都是瞬间挤压在了一起。
“他们具体做什么知道吗是要针对咱们郑家吗”
郑有伦将手中的茶杯放下,目光闪烁。
“目前还不清楚。”
郑新立摇了摇头,语气之中带着凝重,说道,
“但肯定是来者不善。”
“父亲您想啊,东厂这两年,但凡是去过的地方,就没有好日子,那太监如今盯上了咱们江州,能是好心”
“指不定就是要来咱们捞油水的。”
郑有伦侧着脑袋,思量了稍许,有些不太确定地叹了口气,道,
“这太监如果真的是来捞油水的,咱们倒是还可以应付,大不了就拿银子填饱他,只要留着这家业,多少银子都能重新挣回来。”
“但我怕的是,他来这江州城洗牌”
郑有伦虽然一直都呆在江州,并没有离开过半步,但却对大魏朝的形势颇有了解。
关陇,蜀地,长安等等。
东厂一直都是在重新洗牌。
把原有的力量打散,然后再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力量。
怕是到江州,也是这个意思。
“如果他真的要洗牌,咱们怎么办”
郑新立眸子里闪过了一丝阴森,问道。
按照东厂以往的做法,一旦要洗牌,整个郑家,都有可能被连根拔起。
哪怕郑家根系繁多,能够报留一些底蕴,但最终,也必然会元气大伤。
多少年以后。
迟早会被新的力量所取代。
郑家作威作福这么多年,可是不想再落魄。
“倒也不是无计可施。”
“太监要洗牌,无非是想建立自己的力量,让人们都听话。”
郑有伦眉头紧皱,又是思量了稍许,然后低声说道,
“咱们只要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完全听话,应该能够入了这太监的法眼的。”
“只要他觉的咱们可信,可用,应该就会留住郑家。”
“毕竟,重新建立一股力量,比用原来的力量肯定更加的快速,节省时间,也更方便。”
顿了一下,郑有伦又是道,
“这样,你去准备一下。”
“让那蒙古人巴尔思,和咱们联手演一出通敌卖国的好戏。”
“咱们把这江州府的知府大人,献给太监。”
“以表忠心。”
“先给太监个好印象。”
。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