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百七十三、 外交战

作品:《双谍传奇

    也是这一天,台一湾的官员也对“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案发表意见。

    他们说“飞机绝非被人破坏”,“中共的破坏叫声未免太迅速,几乎在飞机还未落海前就大呼破坏”又说“飞机是中共破坏的,旨在鼓动反美,并为解放香一港打下基础”

    面对这种情况,仍住在昆明的周一恩来总理虽然心中沉痛,也不得不打起全副精力,予以应对。

    在周一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四月十三日早晨六点,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召见英国驻华代办杜维廉,宣读并面交一份照会。

    杜维廉立即对照会中所说的“英国政府和香一港当局对这次不幸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提出抗议。他声称尚未确定飞机失事的原因,应该等待调查的结果。

    他还说,四月十日,张越通知艾惕思时,只讲到可能会有人捣乱,而未说有人企图进行破坏。但香一港当局仍然采取了充分的预防措施。他要求中方所掌握的详细证据。

    这时,这位常务副部长只能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努力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转向案件侦破方面。

    他说“英方的抗议我们不能接受,我们的指责是有充分理由的。香一港当局知道机场上有美蒋特务在活动,从那里可以找到足够的证据。英国政府和香一港政府首先得有决心。有了决心去查究,此案是不难弄清的。”

    四月十三日下午,英国代办处参赞艾惕思,将香一港总督葛量洪当天下午一点十五分对报界发表的声明函,送交中国外交部欧非司副司长张越。

    声明中说“香一港政府于上周末接到英国代办处的一封电报说,中国外交部曾经得到情报说,中国国民党同情分子可能对搭乘印度航空公司即将离开香一港飞赴万隆会议的一批记者进行捣乱,请香一港政府采取适当的预防办法。”

    中国外交部再次陷于被动

    四月十七日,英国代办处送给中国外交部一份“备忘录”,作为对中国外交部四月十三日给英国代办处的照会的答复。

    备忘录中说,英国政府对“克什米尔公主号”事故不接受任何责任。对于中国政府没有给予时间去进行任何调查之前即对英国当局提出控诉一点,提出强烈的抗议备忘录中说,四月十日,中国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副司长通知英国参赞,国民党分子可能要对一批中国记者于次日离港前赴万隆会议时进行捣乱,请求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这一通知并未在任何方面予以详述,也不含有破坏的意思。英国参赞询问此批人员的数目、居留地点、有关航空公司的名称和出发路线,当时这位副司长不能对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予以答复,而是在此后以电话通知的。

    英国方面竭力抓住中国外交部四月十日的疏忽,摆脱自己的责任

    旁观而言,因为中国外交部的那次疏忽,已经使自己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16-13

    四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蒋元椿的英国当局一定要负起责任一文,对英国政府在十七日向我国外交部提出的备忘录作了批驳。

    文章说,英国政府拒绝承担对这次不幸事件应负的严重责任,要求我国方面事先对特务将要施行破坏的情形予以详述,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而这正是香一港当局有责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的问题。

    文章说,英国备忘录表明,香一港当局在十日得到我国政府警告以后,在足足二十四小时以上时间,却未采取预防措施。

    文章说,直至十一日中午十二点,在印度飞机到达香一港之前不久,香一港警察当局才采取所谓“进一步的预防措施”,而其目的也仅仅是“保证该批人员不致在机场受到骚扰”,对飞机也只是作了一般的警戒,并没有像备忘录所说的“采取了一切措施来保证乘客和飞机之安全”。

    文章说,印度国际航空公司证实飞机的爆炸和起火“是由于同飞机的构造完全无关的外来的原因造成的”。“外来的原因”只能是当飞机停留在香一港的时候发生,也只能是美蒋特务在飞机起飞以前在飞机上安置的爆炸物。

    文章说,我国政府在事先向英国驻北京代办处提出的警告和事后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英国备忘录硬说我国政府断定失事原因“过早”,这种说法站不住脚。我国政府有一切根据作这样的判断,并且有必要及时向全世界揭露美蒋特务分子的这一罪行。

    这样,无论英国方面如何狡辩,“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都在全世界掀起了巨大的谴责浪潮。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报纸和电台连续发表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谈话。转发中国和外国报纸的报道和评论。发表了波兰外交部和越南外交部的声明。谴责美蒋特务的罪行,要求英国政府和香一港当局调查破案。还连续发表了许多国家的总理、负责官员、外交使节以及外国新闻团体、新闻工作者的函电,表示对我国遇难烈士的哀悼。

    无论美英和台一湾方面如何狡辩,此时的国际舆论已让他们处于不利局面。

    16-14

    四月十四日上午,周一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从昆明飞抵缅甸仰光。

    周总理除与缅甸总理吴努、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等领导人商讨亚非会议有关问题外,还与尼赫鲁就“克什米尔公主号”案件进行了商谈。

    周总理说“在这一案件中,中国、印度都是受害者,应共同促使英国政府指令香一港当局破案。如果英国政府有合作诚意,中国政府愿意有助于破案的材料。希望尼赫鲁致电英国首相艾登,说明这一点。”

    尼赫鲁立刻表示完全同意,并愿意与中国方面配合行动。

    旁观而言,陈主任制定的“星辰”计划,到了这个时候,才进入新的阶段。

    16-15

    也是在这一天,在香一港的杜自远接到陈主任的电报,命他立刻携带全部情报返回广州,等候新的命令。

    当天下午,杜自远悄悄离开了香一港。

    杜自远抵达广州的第三天或者第四天这个时间不太准确,他按照陈主任在电话里的指示,在天刚亮的时候,静静地离开他所住的广州军区招待所。

    在一条陈主任指定的小巷里,一辆黑色轿车无声地停在他的面前。

    他什么也没说,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司机的身边还坐着一个人。但他们都没有回头。

    轿车直接开出城,最后在一处荒凉的海边停下。

    杜自远下了车,轿车立刻开走了。

    十几分钟后,另外一辆轿车在远处的礁岩后面停下来。

    杜自远看见,从礁岩后面走出一个黑皮肤的中年人。那个中年人一直向杜自远这边走过来。他们只是简单地握了一下手,就开始交谈。

    他们使用的是英语。那个黑皮肤的中年人英语很流利。

    但杜自远的英语则要差很多。

    陈主任在电话里告诉杜自远,“我不能给你安排翻译你必须想办法让对方准确理解你的意思你必须做到这一点”

    杜自远和黑皮肤中年人的交谈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其中主要的时间,都是用来确认杜自远所表达的意思,那真的是反复确认。

    交谈结束后,那个中年人重新回到那个礁岩的后面。片刻,那辆汽车就开走了。

    十几分钟后,送杜自远来的黑色轿车重新出现,并送他回到城里。

    有关杜自远这一趟海边行,并与一个黑皮肤中年人见面的情况,终因年代久远,在下一直没有找到比较可信的解释。所以,这个情节只能由看官们去猜测了。

    不知是否有智者可以解释。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陈主任早早叫杜自远回到广州等候,他却迟至五月八日才到广州与杜自远会面。陈主任在这一天中,仔细研究并审阅了杜自远带来的情报资料,确认无误后,当天夜里就离开了广州。

    杜自远又在广州住了三天,于五月十一日,以公开的身份回到香一港。

    他此后实施的,才是“星辰”计划的核心任务

    各位看官慢慢地看吧。接下来要往回说。

    16-16

    四月十六日这一天,周总理率中国代表团从仰光出发,经新加坡于十七日抵达雅加达。由于“克什米尔公主号”案件的巨大影响,中国代表团在雅加达一下飞机,就受到印尼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更受到世界媒体的全面关注。

    一时之间,世界媒体上说的,都是中国代表团的一举一动。

    这个时候,远在台北的郑介民一直在静观国际舆论的变化。

    他隐约感觉,恰如左少卿在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正在被中共方面所“利用”这个时候,他还仅仅是隐约感觉而已。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