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天才之作

作品:《这个明星过于全能

    姜旻回到了座位。

    她感到很烦躁,她的烦躁不是对吴新安的。

    而是针对她自己。

    姜旻自小就喜欢文学,高考时顺利考上燕京大学中文系。

    到了燕大后,姜旻参加了学校的诗词社团兰亭诗社。

    兰亭诗社是燕大最有名的诗社,也是燕京乃至华国最有名的大学诗词社团。兰亭诗社中走出过多位著名诗人,在过去的大学生诗词比赛中,诗社的学子也代表燕大多次夺得第一。

    但物极必衰,过去三年,燕京其余几所名校出了一些天才,燕大却没有能与之抗衡的。

    在几所高校举办的燕京地区大学生诗词比赛中,燕大已经三年没人进前五了。

    对见证过以往光荣岁月的姜旻来说,这是极为耻辱的一件事。

    她时刻梦想着复兴燕大的荣光。

    但在过去的几届比赛中,她最好的成绩也只是第六。

    “呵,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姜旻低声念道。

    她所念的乃是唐朝诗人卢延让的诗,出自苦吟。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作诗时苦苦思索的情形。

    姜旻对这首诗感触很深,她也常常熬夜作诗,为了诗词结构的安排,字词的选用费尽了苦心。

    但努力不总是有好结果的。

    世上总有一些天赋型选手,轻轻松松地就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姜旻想起了那几个妖孽,她感到上天很不公。

    明明自己是最爱文学的,明明自己才是专业的。

    但那些人,一个是医学院学医的,一个是政法大学学法律的,一个是水木大学学物理的。

    这三个人像是文曲星下凡,同样的主题,他们就能写出让人绝望的诗词。

    已经在费力追赶了,但姜旻和那些人还是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

    姜旻知道,这是天命。她觉得人与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狗还大。

    “简直就是当代的卢延让和辛弃疾啊。”姜旻常这样感慨。

    她以前读到卢延让的“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和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常觉得自己就是卢延让,怎么努力也比不上“辛弃疾”们的灵机一动。

    “有当一流诗人的志向,却只有沦为三流诗人的命。”姜旻自嘲道。

    姜旻两眼无神的看着收上来的作业。

    她知道这是林振华老师最后的希望。

    林振华老师是诗社的指导老师,也是前面几届大赛的带队老师。

    但连续三届无人进入前三,燕大中文系已面上无光。

    “若是今年还不能出成绩,林老师就要退了吧。”姜旻感到很难过,她不希望林振华退下去。

    她能感受到林振华对诗词的热爱,那是一种将诗词当做生命的热爱。

    并且,林振华学生时代是代表燕大拿过第一的。他是当代有名的诗人。

    若是就这么灰溜溜的退下来,林振华会很不甘心的。

    想到大学以来林振华对她的照顾,想到学弟学妹们的期盼,姜旻感到很难受。

    正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后面的同学拿笔戳了她一下。

    姜旻转头看去,吴新安一脸笑容,隔着过道递过来一张纸。

    姜旻更烦躁了。

    “这才十分钟不到吧,这点时间能写出什么呢”姜旻对吴新安的自暴自弃感到很失望。

    她随手接过吴新安的作业,和其他人的混在了一起,她不相信这么短的时间能写出好诗。

    好不容易挨到下课。

    姜旻拿上作业来到林振华的办公室。

    林振华放下正在看的文件,那是今年诗词大赛的活动方案。

    姜旻心里很不是滋味,愧疚地说“老师,对不起,让您失望了。我们我们作为专业的学生,给燕大丢脸了,给您丢脸了。”

    林振华摇了摇头,笑道“不怪你们,中文系并不负责培养作家和诗人啊,这些终究是看天赋的。你看那几个小怪物,一个学医,一个学法,一个学物理。”

    “历史上不也有几个大作家是弃医从文的。”林振华补充道。

    “这次的作业里说不定有惊喜吧。”见姜旻死气沉沉的样子,林振华从她手上接过作业,开口道。

    姜旻知道林振华是在安慰她,她心里更过意不去了。

    林振华翻开第一份作业,看了起来。

    “老师,那是吴新安的,他只写了几分钟。”姜旻担心林振华被吴新安的作业气到,提前打预防针。

    林振华没有理她,他的脸色变得认真起来,最初的随意消失不见。

    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