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刻苦学习
作品:《小女悠然》 第三天学堂中间休息时,她看到有学童将写错或写坏的纸,丢到墙角的垃圾篓里,心里一动。
下学后,她故意等到大家都走了,叫上冬儿打掩护,把纸篓里的纸捡出来,一张张在地上抚平,卷好,高兴的拿回去。
为了能有更多的纸练字,她后来一直都捡这种纸回去练字用。
五天后,不知柳姨娘是如何说动田老爷的,悠然下学回来,赵姨娘激动万分的告诉她“老爷让人传话,明早带着你和欣然一起去行拜师礼,书箱、启蒙书和笔墨纸砚都送来了。”
悠然心里松了口气。
送来的书箱、书和笔墨砚台虽然都是旧的,大概是前面三个姐姐用过的,但这已经很好了,不用为笔墨砚台发愁了。
次日拜师后,田悠然和田欣然正式在学堂里做起了学童。
这时离张小颖穿过来已经过去五个月了。
悠然第一次见欣然,这位六姐就给了她个下马威。
她规规矩矩的行完礼喊了声“六姐姐”
欣然没有还礼,只是蔑视的打量了她两眼,说了句“你就是那小傻子离我远点儿,别说你是我妹妹。”
冬儿很生气,刚想开口,悠然拉着她走开了。
她一点都不生气,她一个二十多岁的人怎能跟六岁的小娃娃计较离远点就好了嘛。
在书院里,悠然话最少,学习最刻苦。
启蒙班已经学完四字歌里的字,如今正在讲百字文。
她每天不仅要学好当天的百字文,还向夫子或学兄们请教前面她没学到的四字歌里的字。
每天坚持学三句十二个字,不到一个月就把前面的所有课程都补上了。
回到家里,也是一头钻进屋里埋头练字。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生生把胳膊都练肿了。
不到两个月,她就成了书院启蒙班学得最好的学生之一。
文夫子和他爹文老夫子都很欣赏她的苦学精神。
老夫子还对她的便宜爹说“这孩子若是个男孩,假以时日一定是个可造之材。”
田仲卿听了颇感纳罕“明明是一个痴傻孩子,怎么现在就变成个可造之材了难不成是贵人语迟大智若愚怪哉怪哉”
后来让夫人派人去打听了一下,得到的消息是这孩子起五更熬半夜,日夜练字、苦读。很是好学。
他想了想这也许就是勤能补拙吧也就撂过不管了。
因为在他心里,一个女孩子读书再行也不能去考功名还是无用。
悠然是想用埋头苦读的种种表现,将原身的智商在田府合理的给找回来。
她想让大家觉得傻孩子的智商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这样以后她有什么过人之处,也好有个解释,不会让人太过吃惊。
毕竟,她不愿意一辈子被人当傻子对待。
启蒙班的教材她在三个月时已经学完背会了。
但她从不表现出来,只是悄悄的让冬儿去借田家庶长子,她的便宜亲哥哥田宏武的书来看。
冬儿的哥哥长青是田宏武的书童跟班,她有这个便利条件。
便宜哥哥大概也听说了她学习不错,虽然没怎么理过她,但也没拒绝过给她借书看。
半年下来,她将书院大班的教材也学完背会后,已经没啥好学的了。只能通过大哥去借父亲书房的书看了。
看了许多书,她才弄明白这个朝代并不是前世历史上存在的朝代,她穿越的是一个平行异时空,至于是和历史上哪个朝代相仿,她现在还搞不清楚。
不过文化,礼仪,道德规范等等封建体制倒大体一样。
她觉得夫子们讲课太慢,书院的启蒙班学生,都是准备学几年后考童生或秀才的,短期教授的知识量不是很多,根本不够她学的。
加上她学习的目的跟学堂里的男孩子不同,他们主要是学做文章和诗词歌赋,是为了考功名,而她只是为了识字,为了能看懂书,了解这个国家的国情,制度,经济,律法和风土人情,以便自己以后在这个时代立足。
现在她基本的知识储备已经有了,律法之类的,有的是时间去看书学习,毕竟她现在才六岁。
半年多来,她起早贪黑用功学习,很快胖胖的身体就瘦下来了,这也是她为了身体健康刻意少吃的结果。
赵姨娘却不这么想,她觉得悠然是学习太苦,还没有肉和鸡蛋吃才瘦的。
为了给她争取到有营养的食材,赵姨娘把月银都给了厨房管事的去换鸡蛋和羊肉。
当然不能白换,还要给好处费,钱少了还要陪小心,看人脸色,受了许多折辱。
悠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就凭赵姨娘对一个痴傻孩子都如此珍爱保护,就知道她是一个多么善良和真心疼孩子的母亲。
慢慢的,悠然心里也真的当她是自己的亲娘了。
为了不让姨娘作难,受委屈求人,她不得不想着早点挣钱。
她一直找机会想出府了解一下这里的生意行情,看看自己能找到什么挣钱的途径。恰好赶上今天府里办喜事,她决定抓住这次机会。
于是这才有了趁着二姐怡然出嫁,比较忙乱之际,偷跑出去了解市场的一幕。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