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8章 小皇后(六十八)
作品:《窃香(快穿)》 156
这简直是一石惊起千层浪。
暗中打听者无数, 当听说孩子是在皇后身边养着,承华殿很快就被人踏破了门槛。
低阶嫔妃自然不敢问到晚香面前来,只敢以请安问好作为借口, 几个高阶嫔妃就直接了当了, 各种问题朝晚香袭来, 从晚香是怎么发现这孩子的, 太子是怎么才会有的这个子嗣,孩子的娘呢
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然还有太后。
最终晚香是在太后那儿,重复了一遍之前她在建仁帝那讲的故事,才解了所有人的疑惑。
“陛下说了, 等从西苑回宫后, 就给安儿上宗牒。”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包含了好几层意思。
陛下在你们之前知晓, 陛下都没疑问, 你们最好也别有太多疑问了, 陛下都说要上宗牒了, 说明身份血脉确认, 不相干的人最好少点疑问。
一时间,众生百态。
太后抹着眼泪,又是又是欣慰又是心酸道“这可是大好事,大好事太子那孩子福薄命苦, 哀家一想到他就心疼不已,如今有了安儿,也算是老天开眼了来,快到曾祖母这里来,让曾祖母好好看看你。”
安儿犹豫地看向晚香。
晚香对他暗暗点了下头,他这才走了过去。
太后把他抱进怀里, 怜惜不已,一众嫔妃也十分凑趣,或是说他乖巧,或是说他长得像太子,一时之间十分热闹。
就在这之际,有个人突然道“这孩子话挺少,似乎有些怕生”
殿里安静了一瞬。
其实所有人都能看出安儿的异常,这孩子太沉默了,除了之前来时给太后请安时唤了人,之后便一言不发。
可能看出不代表会直接了当说出来,毕竟现在谁都不想得罪皇后。
“孩子从小长在内安乐堂那种地方,会怕生也是正常,把刘淑妃你关到内安乐堂关几年,你也会怕生话少。”太后眉眼不抬,笑盈盈地道。
刘淑妃的脸僵了一下,堆起假笑。
“太后说的是,倒是臣妾犯傻了。”
太后话并不好听,虽是笑着说的,像是在打趣,可太后是什么人,可从来不会失言,若是失言,那必然是有目的的。
看来刘淑妃最近的风头,似乎有些碍了太后的眼。晚香在心里暗忖着。
等一众嫔妃都散去,太后沉下了脸。
她向来人前人后向来都是慈祥和蔼,能让她沉脸说明事态严重,宋姑姑在一旁屏息静气,也没敢说话。
“你说皇帝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顿了顿,太后又道“咱们这位陛下从来心思深沉,心眼也多,但凡做事从不会做那无谓之事。据说皇后身边有个太监去了司礼监,最近颇得他的看重”
宋姑姑答道“确实有这么个人,叫问玉,之前是在坤宁宫当首领太监。”
“司礼监那我们插不上手,不过应该能看出来皇帝是在给皇后做体面。”略微沉吟了下,太后又道,“恐怕还不止体面,看来方贵妃下的狠手吓到了皇帝,害怕让杜家再死一个皇后,所以在给皇后准备后手呢。”
“所以说,男人就是这样,还在的时候不会重视你,等你哪天死了,他又会心心念念,死了的都是心尖尖儿上的,没死的连看都不想多看你一眼。
这种话,宋姑姑哪敢插嘴。
而太后所说的男人,其实并不光指的是建仁帝,而是先皇。只是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宫里极少有人知道,只有当年还在老人们还知道些许。
“让哀家说,之前皇后中毒那事来得蹊跷,若不是哀家亲眼看见皇后命在旦夕,不像作伪,哀家真要怀疑皇后是不是自导自演。还有方贵妃,这步棋简直是昏招,非但没把人弄死,反而坑了自己。
“不过这也好,若她不乱出昏招,皇帝又怎么会废了端王看似只废了端王,其实相当于废了贵妃一系乃至方家两条臂膀,方家的皇子不出岔子,又哪有别家皇子的出头之日,只是突然冒出个前太子之子”
说白了,太后还是忌惮的还是中宫一脉。
以前是,现在依然。
“我不喜欢那里。”
回去的路上,小孩突然说。
“我也不喜欢。”
“那你为何还要来”
晚香微怔。
片刻后,她想了想道“人生在世,总有些不想去做却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既然不想做,那就不要去做。你要是不喜欢这里,可以跟我一起回去。”小孩的回去,指的是回到内安乐堂那处院落,回到废弃的羊房夹道中。
其实晚香看得出来,小孩出来后,何止是不喜欢太后那儿,他连承华殿都十分不习惯。
他不喜欢太多人,也不喜欢说话,更不用说宫里那些繁复的规矩和礼节。
“她们的眼神都很讨厌,我不喜欢太多人盯着我看,她们看人的样子也很奇怪,总是偷偷摸摸的,我一去看她们,她们又都不敢看我了。”小孩抱怨道。
晚香叹了口气,停下脚步。
“嬷嬷现在没办法照顾你,虽然我找太医给她看过了,但她身体太差,恐怕活不了多久,她把你托付给了我,以后你就要跟我一起过日子,这件事陛下也同意了。
“我知道你不喜欢那些人,其实我也不喜欢,但就像我方才说的那样,人生在世,总有很多不得已,没办法抗拒,只有去妥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然活下去。”
“意思就是说,明明不喜欢,偏偏要装作喜欢吗”谁说小孩笨来着,其实他很敏锐,也很聪明。
“当然不是,”晚香摇了摇头,“我们的妥协,只是为了让未来的日子更好,你不可能永远待在内安乐堂,你必须要见人、读书、长大,乃至于以后成家、生子、立业,这些都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而我也不可能跟你回去,因为我是皇后,我有自己必须担负的责任。”
“那我的责任是什么”
晚香一愣后,失笑“你现在还小,哪有什么责任,等你以后长大了,就会明白自己的责任。”
“那我需要长到多大”
她想了想“十五以后吧,或者十八,二十加冠”
“那是不是我长大后,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不愧是小孩子,多么的天真可爱。
这话不是贬义,晚香是真这么觉得,以前的她也很天真,天真是件很好的事,只是这里不允许它存在。
“你现在不要想这么多,等你以后长大了再说,现在你要做的是多吃东西,养好身体,好好长大,好好读书”
她牵着小孩的手,一边走一边循循善诱。
“我觉得这样的日子一点都不快活。”
“你这么小,知道什么是快活”
“我当然知道,我每次去见的你时候,心里就很快活。对了,我该叫你什么娘娘吗你的几个宫女因为我该叫你什么在我面前吵了起来,她们有人说我该叫你姑母,有人说我应该叫你祖母,我到底该叫你什么”
晚香头疼起来,这倒是个大问题。
最终,关于称呼这件事,晚香还是选择因地制宜。
其实她觉得姑母更合适,可偏偏宫里讲究规矩,讲究辈分,所以她和小孩商量好了,人前叫她祖母,人后还是叫姑母吧。
因为这件事,小孩很是提了许多疑问。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晚香没少绞尽脑汁,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小孩并不好养,不是小孩的问题,而是这个年纪的孩童都是这样,脑子里都是天马行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
她前面几世当过娘,养过孩子,自然知道养孩子就得虚心,还得有耐心。
在晚香的耐心教养下,小孩和她一起过得还算顺遂。
她就好像突然又多了个儿子,也突然多了许多的事,从安儿的衣食住行,到给他启蒙开始学识字。
暂时因为小孩还不太习惯跟陌生人的相处,所以他的启蒙是晚香自己张罗的,先是每天读书给他听,多是一些小故事,然后再慢慢带他识字。
这期间,嬷嬷还是死了。
她到底撑了这么些日子,本来就是油尽灯枯,如今心愿已了,死的时候还算安详。
小孩本来最近好不容易开朗了些,突然一下子就沉默了,晚香非常心疼,片刻不离地陪着他。
因为这些,晚香对外面发生的事多多少少有些忽视,像那些皇子们谁和谁起了冲突,谁又做了什么,谁的风头又盖过了谁,她总是要延迟些,才会知道消息。
时间进入九月,西苑避暑的一众人终于决定打道回宫。
又是新的地方,新的人,至少对小孩来说是如此。尤其他现在不光要学着读书识字,还得学一些宫里的规矩,不光他忙,晚香跟着也很忙。
这期间问玉来过几次,多是说一些他在司礼监的事,对这些晚香并不陌生,因为前世时问玉也是这样。
他总是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在她面前他从来只会说些好的事,对于自己遇到的困境或是遭受到的危机,他却从来不提。
甚至会故意麻痹她,转移她的注意力,让她顾不上去担忧他的处境,什么事他都会安排的妥妥当当,而她什么都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
对这,晚香反应过来后,是生过气的。
却也仅仅只是一会儿,她现在全副心神都扑在了小孩身上,确实对外面的一些事有心无力。她也仅仅只能保证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或者再说多点,再加上后宫,前朝的一些事她确实没办法,她也不懂那些党争派系什么的。
幸亏是还有杜家,还有定国公府,帮着问玉。
晚香知道问玉和杜家及定国公府联系密切,有了这两处当助力,她倒不太担忧外面的一些事。
而杜家那边,在知晓太子还留有子嗣后,杜青一下子就振奋了起来。
当然也不是说他以前就是在浑噩度日,他本就因为腿疾卧病了一些日子,难免远离朝堂。之前晚香的打算也是让杜家、让定国公府沉寂下来,明哲保身,不搀和任何是非。
可小孩的出现,很明显给杜青注入了一股精气神,也很明显改变了一些东西。
这些改变包括杜家、定国公府,包括问玉在内。
晚香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也知道他们的打算,其实这件事问玉并没有瞒过她,只是没有明说,但问玉知道她明白,她也知道问玉的想法和打算。
这个打算暂时还在雏形,能不能成谁也不知,但至少有了这么个打算在,就好像给了所有人一个明确的方向。
而更让人诧异的是,似乎建仁帝也在促成这个打算。
这是问玉和晚香说的,他甚至没办法举例说明,只能说是一种感觉,而晚香渐渐地也有了这种感觉,她的心里甚至有了种明悟感。
在有了这种明悟感后,她似乎也就不再担心问玉的处境了。
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
当朝国师善元子竟和他师弟善成子一同失踪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