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083

作品:《七十年代娇媳妇

    上大学

    这三个字儿周婷婷念得最准确, 知青点里的知青们听了愣了一愣,但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他们仍旧各干各的。

    有人讨论起来,“周同志这么高兴,她今年被推荐去上大学了”

    另外一个人嘁了一声, “她怎么可能上大学,这么多年净卡着她的成分,连民众推选都报不上, 她哪来的大学读”

    随着山里荡漾的声音越来越近, 周婷婷疯狂奔跑的身影也出现在知青点。

    她推开大门,仰起脖子用尽全身力气喊道

    “要恢复高考啦”

    “咱们可以考大学了”

    她在说什么

    正往水缸里舀水的人, 手上的勺子错愕得掉了。

    正在吃饭的人, 忽然喉咙一噎,剧烈地呛住了。

    蹲在灶边烤红薯的人, 烫了一手。

    大伙寂静了两秒, 热热闹闹的知青点安静得连跟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得见。但很快,人群沸腾了起来

    “恢复高考”

    “啥, 你再说一遍”

    “周同志, 你刚刚说啥”

    “婷婷,你是不是被梦魇住了, 净说胡话”

    恢复高考,这句话他们听着每个字都认得, 但凑起来怎么听着这么不可思议

    居然恢复高考了

    这年头大学生意味着什么

    被推荐去上大学的工农兵,一毕业就有包分配的工作, 进厂子当技术骨干、进单位吃商品粮,熬够资历了还有单位的福利房分配,此后的一生衣食无忧、从此命运改写。

    管你是不是农村户口,上了大学进了单位,统统都是城镇户口了。这年头城镇户口多值钱,每个月发商品粮、按人口分各类票券,子女还能在城里读书识字。可以说这是寒门学子跳出农门的唯一可靠的途径。

    否则每年一个的工农兵名额,怎么会抢得头破血流

    为了争这么个名额,他们叶家村上百名知青要跟全县的知青竞争,每年红旗公社只推荐五十个知青去念大学,说成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几十道目光焦灼地落在周婷婷的身上,那眼里带着的炙热的温度仿佛能够从她的身上烧出一个窟窿。

    因为疾跑而涨红了脸的周婷婷,激动得说不顺话。她顺了一会气,才激动地组织语言

    “从首都那边传来消息,咱们国家可能会恢复高考”

    “这是谢知青的奶奶写信告诉他的咱们要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

    这些知青很多是来自五湖四海,只有最近几年的才是从首都来的。那些从首都来的知青,都知道谢知青家里条件背景不错,他奶奶说的话,肯定也有道理

    “真的吗”有人不可思议地喃喃。

    “真要变天了”有的人用力地掐了一把自己。

    “这个消息真不真”有人问,即便是假消息,也足够让人落泪了。他抹了抹眼角的泪花。

    如果要恢复高考,他们就能公平竞争、堂堂正正去念大学了

    周婷婷点点头,“现在只是提出了恢复高考的意见”

    知青们都冷静之后,周婷婷遭来了大部分人的嘲讽。

    “原来只是意见呀,还没有真的恢复,周同志你咋咋呼呼个啥呢”

    “是啊,弄得咱这心里头七上八下的,白高兴一场。”

    “嘁,干活干活,别整天净想着这种不着边际的东西。”

    周婷婷握着拳头说“谢奶奶说,八月四号首都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了恢复高考的意见,说明国家没有忘记咱们这一代年轻人,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恢复高考,我信它”

    周婷婷咬着牙,说得眼眶微红,热泪盈眶。

    只要有了一点声音,一天天一年年,慢慢累积,总会实现的一天。今年不能恢复,她就等明年、后年、大后年

    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万一是真的,现在开始的每分每秒都是宝贵的,他们落下了这么多文化知识,不抓紧时间,怎么考得上大学

    知青点产生了泾渭分明的两拨人,一小撮的人纷纷支持周婷婷说

    “我也信”

    “老于,我的高中课本儿呢”

    “大红,帮俺补习补习吧,俺想考大学”

    孙玲玉看着这些人,又看看同宿舍赵燕等人,显然她们是不信的,她也不信,不过她问了问

    “这是叶青水告诉你的”

    周婷婷点点头。

    孙玲玉立即就信了这个消息,她开始翻起自己的旧书堆,她默默地想叶青水这么邪乎,这回顺着她来估计是没错的吧

    首都,军属大院。

    谢庭珏回到谢家后,火速报了高中继续念书。他跟父母表示,他在乡下也有念书,只不过没有念完中学就辍学了。

    温芷华听了眼圈当即红了,她想到小儿子两年前就念完了中学,大儿子却在乡下被耽误了,她拍板说“珏珏要把学习补上”

    谢庭珏勾了勾唇。

    穷山沟哪里有让谢庭珏念书的机会,他能念到小学毕业就不错了。学历是谢庭珏的短板,但冒充了弟弟那么多年,他吃过没文化的苦、也尝过高学历的甜。

    只不过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学历却不是他的。

    这一回谢庭珏要亲手把自己的学历补上。

    春天,谢庭珏插入高一年级,盛夏六月,他顺利地拿到了高中毕业证。

    拿到了证书之后,谢庭珏果断地报考了通县政府单位的招聘。

    秋天,谢庭珏凭自己的能力、没有靠家里的关系,顺利通过笔试面试,在统计局里做一名普通的科员。

    这个成绩虽然平平淡淡,不起眼。但在别人看来,一个刚刚从农村找回来的孩子能考进政府单位,已经挺不错了,好歹是吃上了商品粮。

    不过谢家这两兄弟的选择和命运,变成了大院里津津乐道的饭后谈资。

    “谢家有些古怪。养在城里长大的儿子跑去了乡下当农民,另一个当了农民儿子的,千辛万苦回到城里才考了这么个芝麻绿豆点的闲职,也不晓得给他活动。”

    说话的人惋惜地摇摇头,这样最多再过几年,等谢家老爷子退下来之后局势就不一样了。

    最可惜的还是谢家的小儿子,分明那样像模像样的人也不留着,却往乡下跑。

    “这两兄弟也是有意思”

    另一个人淡淡地道,心里只道谢家眼界短浅。

    知青下乡,那是毕业后没分配到工作的人才去凑热闹的,凭谢家的关系还能找不到好工作

    谢军听了满脸呵呵了,他倒是想把两个儿子都塞部队里,但是他们听话么

    好好活动活动给找个好工作,小儿子跑了。

    大儿子压根没瞧得上,人志气大得很,还反过来里里外外管他,弄得谢军浑身都不舒服。

    这时候唯有谢家老两口最淡定。

    谢爷爷面对同僚,只淡淡地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一群老头子里头,讳莫如深的眼神互相传递,暗下决心回去之后要让家里的小辈收敛收敛。

    去乡下支援祖国就丢脸了抬头往上看,人家领导的孩子还不是乖乖去上山下乡了。哪个人敢说这样的话,支援祖国不对那不是埋汰别人,那是自己蠢得往枪口上撞

    谢奶奶性子烈,谁敢在她面前埋汰孙子,她能喷人一脸。

    “庭珏是个孝顺的孩子,他心里有主见,我们不干涉他;庭玉去乡下咋了有能耐的人去了乡下也一样有出息,少看门缝里看人,老把人看扁。”

    她的话糙,骂起人来干脆利落。

    被谢奶奶骂的人也不在意,心里只连忙摇摇头谢家这一辈不行。

    拿不出手,也不能看。

    被骂的人也不顶回去,乖乖闭嘴。心里只想谢家小儿子去了乡下、也讨了个乡下媳妇,以后生了孩子也是在乡下长大,这一根算是废掉了。

    大儿子倒是还能看看,但拿到大院里跟同龄人比比,那是几乎平凡得翻不出水花。

    谢奶奶能看不出这些人的心思她淡定地写了封信给乡下的孙子。

    信里洋洋洒洒写了近千字,内容大致是“庭玉,恢复高考的消息是真的,你给好好考试往死里考”

    千里迢迢之外,已经搭建好沼气池的谢庭玉,拆开奶奶这封信的时候,几乎哑然失笑。

    那信里的字锋利得笔力劲挺,力透纸背,隔着几页子仿佛能够感受到老太太传来的愤怒。

    叶青水看完了来信,也点点头十分赞同。

    她可不能眼看着上辈子这个能考状元的料子,这辈子只考了个普通本科。虽然她也相信他的实力,但目前看来他每天花在“沼气”上的时间,比复习还多。

    她拉着谢庭玉的手,“咱们去看吧,还是奶奶有先见之明,给咱寄了两套辅导书。”

    一套留给了周存仁做留念,一套留给他们夫妻俩自己看,充裕得很。

    数理化物四门共八本辅导书,这种小地方要想凑齐了,还挺困难的。

    谢庭玉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会被媳妇催促着学习,这跟去年的情景仿佛调换了个位似的。他有些哭笑不得。

    叶青水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再过一会就接近上工的时间了,但她动作利索又快速地把书找出来,兴冲冲地打开捧到他的面前。

    那双滢滢闪动的眼眸盛满了灵动和热切,她连忙说“玉哥趁着上工前,快抓紧时间看看。看完两页再去干活。”

    谢庭玉忍不住想笑。

    他拿过了书,翻了翻,淡定地说“只看两页吗要求会不会太低了,嗯”

    他抓紧时间亲了她一口,“这回可以看十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