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第一百七十章 请君入瓮

作品:《我在东宫当伴读

    也许太子殿下的衰运连老天爷也动了恻隐之心, 这一路攻打南唐, 除了在江面上受到了一些不成气候的小阻拦之外, 不过半日光景,他们就顺利登岸了。

    登岸之后, 南厢军一鼓作气直逼建康, 傍晚的时候,遥遥可以望见建康城巍峨的城门。

    这日的建康,微雨,有湿冷的风拂过韩熙的发丝。他立在城头上看着远处黑云压境般徐徐而来的大梁南厢军。远远看去,梁军军容整肃,远远望过去就让人心里产生畏惧。

    韩熙知道,今日就是南唐的最后一日了,太始五年, 五月十八, 此日之后, 再无南唐。

    旁边的副将眼看大军压境,有些不安地问道“将军, 梁军将至,我们要如何应对。”

    韩熙恍若未闻出神地注视着远处梁军以肉眼可见地速度接近建康, 副将迟迟未等到他的指示, 正在犹豫要不要问他一遍的时候。

    韩熙温和道“开城门。”

    副将觑了一眼他, 想从他的脸上看出这短短三个字背后的意思, 但是主将的脸上一片肃穆, 什么也看不出来。

    他只能揣测道“将军, 开城门在城外迎敌吗”

    韩熙转过头来看了他一眼,道“开城门,你去将所有军队集合在校场里,清点人数,等待我的下一个命令。”

    副将对他的命令十分不解,不应该要清点好军队之后再开城门吗为何要先开城门,难不成将军想效仿诸葛孔明的空城计,但南唐那位太子艺高人胆大,不像是会被吓破胆的司马仲达。

    韩熙见他久久未动,冷笑一声,道“如今建康还未破,我便已经号令不动你了吗”

    副将见他生气,赶忙道“属下不敢,属下这就去办”

    韩熙立在城头,看着建康的城门缓缓打开,他面容肃穆,不知在想些什么。

    梁军眼看建康城城门打开,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李启超问太子殿下道“殿下,这南唐是什么意思自暴自弃了”

    太子殿下还未语,心直口快的王显就道“老李,没文化你就多读书,这城门大开,主帅立于城头,很明显南唐想给我们唱一出空城计,连这都不懂太子殿下,你说是不是”王显一脸求表扬的表情,放在那张五大三粗的脸上莫名有种反差萌。

    太子殿下笑道“呦呵,几日不见,我们王将军变成一个文化人啦空城计,有意思”

    赵景湛仰头看了一眼立于城头的韩熙,远远地看不清韩熙脸上地表情,只见他一身甲胄,立在微雨的城头,仿佛仿佛是一座哀悼南唐的墓碑。

    还未待王显得意洋洋,赵景湛马鞭直指建康城大开的城门,道“进城。”

    王显的笑容僵在脸上,太子殿下已经一马当先冲出去了,许霁川紧随其后,王显楞了,太子殿下既然知道这是空城计,怎么还熊瞎子似的往里冲

    旁边的李启超拍拍王显的肩膀,一副同情傻子的表情。

    王显“”

    梁军的左右翼都驻扎在建康城外,主力随太子赵景湛进城了。

    韩熙已经在城下等着赵景湛了,赵景湛骑着马停在他跟前,他仰起脸看着赵景湛,道“太子殿下,恭候多时了。”

    赵景湛下马对他拱了拱手,以示礼遇,他真心实意道“孤替建康城立的百姓在此谢过韩将军了。”

    韩熙笑道“殿下怎知我今日大开城门不是请君入瓮之意呢”

    太子殿下大笑,道“连我军奋威将军都能想出来的计谋,韩大人再黔驴技穷,也不至于如此吧。何况我军两倍于你北府兵,就算请君入瓮,最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何况,韩大人危难之时挂帅,必然对南唐和南唐百姓感情深厚,孤听闻北府兵作战时,都会提前将城中百姓撤离,护送其往安全之所,大人如此爱民心切,又怎会将战场选在城内呢”

    韩熙苦笑道“想不到这天下最懂我心之人竟是大梁太子殿下,这真是老天对南唐的绝妙讽刺。”他从挂帅之始,就知道此战南唐必输,因此想着既然国将不国,只希望能拖延时间,将百姓安全撤离,使得百姓受战争之殇越轻越好,这个方针不说南唐朝廷经常指责他办事不利,就连百姓也不理解他,民间舆论指责他说正是因为他督战不利,所以南唐才会陷落,他们才会颠沛流离。

    忠君爱民,可是君又何尝理解他,百姓又何尝爱戴他韩熙内心千愁万绪化为一声叹息,道“还望太子殿下善待南唐百姓和军士。”韩熙对太子殿下跪下一拜。

    太子殿下亲自将他扶起来,道“韩大人,孤在此承诺你,只要北府兵不抵抗,百姓不作乱,孤必不伤他们毫发。”

    韩熙道“如此,太子殿下请移步校场,北府兵如今尽数集结于校场。”

    太子刚进城,南唐元宗就得到了消息,听到探子回报的消息,他气地拍龙椅的椅背,道“这个韩熙真是岂有此理朕就知道韩熙不是个好东西,亏得父皇那么信任他,甚至临终时候让他辅政,他就是用叛国来回报先皇对他的信任的”

    陈妩立在他旁边,听到他发牢骚,眼珠一转,转头对回报的探子道“你先下去吧,继续盯紧韩熙和梁军的动态。”

    那探子领命而去,陈妩摒退众人,跪在地上,将头枕在南唐元宗的膝盖上,不说话。

    元宗看着伏在他的膝上的小陈后陈妩,她乌黑的发丝泛着幽微的光芒,如从前般可怜可爱,可如今如今和从前都不一样,今日他为王,明日明日便是阶下囚了,到时候这红粉佳人还愿意陪在他身边吗而他又如何舍得她陪在他身边受苦呢

    元宗心下恍然,摸着小陈后的头发,不觉双泪垂。

    小陈后看着元宗垂泪,不觉也落泪了,她哭道“陛下如今梁军已经进城了,我们我们要如何啊”

    元宗道“这梁太子估计不会对我们下手,至多效仿西蜀封我一个侯位,到时候阿妩也可陪在我身边,朕必保你毫发不伤。”

    小陈后泣道“陛下,西蜀国君投降才换来一个侯位,我们南唐可是抵抗到最后啊听说那梁太子赵景湛青面獠牙,性情残暴,顺者昌,逆者亡,所到之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如今陛下反抗他到最后,他能留陛下全尸吗”

    元宗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闻言也没了主见,道“阿妩,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小陈后道“陛下,与其在此坐以待毙,不如我们我们逃吧。”

    元宗道“逃,如何逃呢只怕这建康城内都已经都是梁军了。”

    小陈后道“陛下,先皇驾崩的时候不是说过,皇宫内有密道直通往城外吗我们可以从密道走。”

    元宗这才记起先皇驾崩之时确实曾经说过皇宫内的密道,只是阿妩是如何知道的

    元宗道“这皇宫内密道的事情你是如何知晓的”

    陈妩顿了顿,道“是姐姐临终之时告诉我的。陛下,事不宜迟,我们快去准备准备,带些金银细软和食物,从密道逃走吧。”

    元宗点点头,两人便各自去收拾东西了,此事按下不表。

    此时,对赵景湛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抚城中百姓和南唐的五万北府兵,至于南唐元宗那个懦弱无能的东西,料想他也不会出多大幺蛾子,晾晾他也好,省得他到时候认不清楚现下的形式,随意乱提要求。

    对百姓来说,不管是人是鬼,只要这个人能拯救他们于水火,给他们带来安定的生活,那他们就不反对,至于今日的建康是南唐的还是大梁的,都无所谓。

    南厢军军纪严明,进了城之后从不没有烧杀抢掠,骚扰百姓,就连晚上睡觉都是睡在大街上。住在主街上的百姓早上醒来的时候就看到大街上躺尸一样的南厢军,先是吓了一跳,后来就变成了莫名的感动,再加上太子殿下命人不遗余力得宣传大梁得政策,民心很快就安定下来。

    至于北府兵,太子殿下也是政策宽大,表示若是有人愿意继续留下来参军的,所有俸禄与往日无异,若是不愿意从军,那便可以领了军饷回家种田,政令下达的第二天,就有接近两万的北府兵选择领军饷回家种田,有了韩熙的帮助,剩下的三万北府兵也被安置在城外的驻地。

    这两件事情全部完成已经是十天之后,太子殿下这才腾出手来要接见元宗和在家里等得十分心焦的江左门阀世家们。

    为了以示礼遇,太子殿下亲自去皇宫拜见元宗,结果进了宫才发现,元宗早就离开了,皇宫里也乱成一团,太子殿下让王显安抚皇宫,自己去了南唐的尚书台接见大臣们。

    元宗已然失了民心,他在不在都无所谓,若是在,封他个金陵侯也就罢了,若是不在,便昭告天下,元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城破之前便和小陈后私奔了,抛弃臣民的君王必然会失了民心,再也翻不起大浪。

    要彻底将南唐收为己用,最重要的还是江左这些百年世家的态度。清楚这一点的,不只太子殿下,还有江左这些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