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1章

作品:《皇子妃奋斗史

    魏景和季桓, 还真没有猜错。

    早在齐王突袭南屏关, 告破, 消息传回冀州时, 卫诩便评价“齐王智勇双全, 雄才也。”

    齐王雄才, 对于安王来说并不是个什么好消息。他和魏景乃死仇,对方已雄踞半壁江山, 而他只占下半个冀州。

    若等魏景取下豫徐兖再北望冀州时, 他才考虑对敌,那就太晚太晚了。

    安王早有提前动作的心思,但暂限于距离远且无良机, 他一直紧盯着豫州战场。

    他终于等到一个良机, 望原大战, 桢泉徐州两军大败, 王吉率万余残兵狼狈逃窜。

    他立即率军南下, “借”了兖州北。

    有好处但他吃不完, 遂卖了个好给现阶段需交好的盟友周洪,二人结伴南下。

    不费吹灰之力, 得了一大块地盘,但事情远没完。

    “齐王取了徐州后, 必北上兖州。”卫诩断言。

    地盘是趁机占了, 但若守不住且损兵折将,那将毫无意义。他缓缓道“徐州得之,兵临黄河, 非难事矣。”

    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地处南北之间,不管北方伐南,还是南方伐北,它都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跳板。

    如今南方一统,齐王兵临豫州,其势已成,若再被其得了徐州,这被大大小小势力割据的北方危矣。

    卫诩看向安王,缓缓道“上策,中原及北方诸势力合军一处,对战齐王于其取下徐州之前。”

    冀州,周洪加安王,麾下共三十万大军;幽州甘元,麾下十五万大军;徐州济王有二十七八万;青州王吉近十万。

    另外还有并州,并州比前两年的冀州还要混乱,大势力无,但中小势力足有十来二十个。这里游说一下,未必不能拼凑个十余万兵力。

    百万联军,共伐齐王。

    此乃最大可能,也是唯一上善,可击败甚至歼杀齐王的战策。

    望原大战后,游说时机已成熟,也是联军最好的时间点,否则一旦齐王取下徐州,只怕晚矣。

    安王“霍”一声站起“没错”

    他脸色涨红,额际青筋跳动,面容看着有几分欲噬人的狰狞,“谨之所言甚是。”

    安王毫不犹豫,立即连续亲笔十来封书信,点了郭淮姜信张平等臣,分别出使并幽青徐四州。

    提起济王,昔日飞扬跋扈的赤袍少年立即在眼前闪过,安王忍不住皱了皱眉。

    一个生母高贵,自幼骄横从不收敛;另一个生母卑微,还得仰人鼻息。济王打小就看不起安王的,他还嘲讽欺压过后者。这两人关系实在不怎么好。

    “叔禾,你见了济王后,务必陈明利弊,促成结盟。”

    但所有的旧日不和,如今都皆可暂退一射之地。济王兵力雄厚,不可或缺。故而,徐州安王点了最才思敏捷的郭淮去,并特地嘱咐一遍。

    稍候,他还会传信储竺。

    郭淮肃然拱手“某必不辱命”

    “好”

    郭淮日夜兼程,穿兖州,渡合水,在第四天清晨抵达豫州下邑,求见济王。

    济王颇不喜安王,同是宫人上位的母妃所出,安王这唯唯诺诺的模样令他厌恶。这几年他倒明白了原因,但印象已深无法改观,且他极不耻这种认贼为母兄的发展方式,鄙夷有增无减。

    是储竺劝了他“殿下,无事不登三宝殿,如今徐州大敌当前,或有御敌契机未定,见见何妨”

    “既如此,那就见见。”

    济王端坐上首,看郭淮被引入见礼,他挑挑眉“听闻安王新妻即将临盆,你家主子不在河间等待新世子降生,遣你来有何事”

    当日安王抛弃妻子,独身逃出京城,后又娶妻高氏稳立冀州。是够当机立断,但也挺招人诟病,极欣赏者有,但鄙夷的也不少。

    济王一照面就提了“新妻”“新世子”,言下不无嘲讽,郭淮顿了顿,拱手笑道“我家主子在兖州,特地修书一封命在下面呈济王殿下。”

    书信呈到济王面前,济王不甚感兴趣地瞥了眼,但还是打开了。

    “逆王挟五十万雄兵北伐,其势之大,无人能比。若不尽早拟良策驱之歼之,中原乃至黄河以北诸州,危矣”

    郭淮肃然拱手“拒敌之策,唯有联军”

    “联军”

    本漫不经心的济王倏地坐直身体,郭淮猛迈进一步,高声道“逆王之胁,已迫在眉睫,我家主子已去信并幽青三州,济王殿下当三思而行”

    郭淮跟随安王多年,早知济王骄横傲慢,也不用寻常法子苦劝,而是单刀直入,简明扼要陈明所有厉害。

    “逆王已稳坐豫州,明日剑锋所指,必是徐州”

    在场的所有徐州臣将,俱面色一沉。

    济王垂眸思索,看了郭淮一眼,不置可否,只让把人带下去。

    他固然不喜安王,只是联军与否,却是现阶段一个极其重大的军事决策,他不得不郑重考虑。

    一屏退郭淮,他立即召诸臣属部将齐聚议事厅,商议此事。

    “殿下,某以为联军乃上上之策”

    储竺昨夜就接了讯,他自是不遗余力推动联盟结成,“霍”地站起“齐王马上就会征伐徐州,其兵力胜我足足一倍啊,挡之极艰。一旦有失,徐州难保。”

    “此时若能借诸侯之力,大善也”

    储竺出发点是私心,但不得不说,他所述都是实情。作为齐王的下一个目标,徐州已无法避免战事,能将北方诸势力都绑上战车,是解目前燃眉之急的一个最好法子。

    在座诸臣将,附和者众。

    济王看向杨舒。

    杨舒已沉思良久,见济王看来,缓缓点了点头。

    中原北方暗潮涌动,后方的郦陵却风平浪静。

    邵箐是二月中旬接到魏景家信的,他在信上提起公务之事,说自己很思念妻女,但姁儿还小,也不知出门好是不好。他苦恼,询问她的意见,又道,若她欲携女儿来,切记先咨询颜明。

    姁儿十个月大了,是个康健活泼的小宝宝。其实吧,邵箐觉得出门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不算太远,气候变化不大,况且她家这条件,也不可能让孩子吃什么苦累。

    一个舒适的地方,挪到另一个舒适的地方而已。

    问颜明,颜明更表示孩童不能过分娇养,连风都不敢见,房门都不敢出,有害无益。姁儿很健康,无妨的。

    邵箐就放心带着女儿同行了。

    穿过南屏关,抵达豫州,一路往平阳而去。

    “等会就见到阿爹啦,姁儿高兴不高兴呀”

    平阳越来越近,邵箐欢喜,抱着女儿笑道“等会儿,姁儿记得要喊爹,知道不知道”

    姁儿爬到飞快,摆弄玩具模仿动作灵活得很,能听懂一些母亲的话了,情绪也日益丰富,但分离两个月,她已经将自己老子忘到脑后了,全靠邵箐日日教她喊“爹”,才学会下来。

    这小丫头,一个多月前,就会模糊喊人了。

    “跶”

    她高声喊了一个不大标准的“爹”,“咯咯”笑着。

    母女笑语嬉戏,忽一阵急促的马蹄由远而近,邵箐早得讯魏景亲自出迎了,她一喜忙掀起车窗帘子,果然前方尘土飞扬间,一剑眉长目的英俊男子疾马而来。

    魏景

    她雀跃,远远的,夫妻目光交织,欢欣喜悦。只等他再近前一些,邵箐却不敢继续掀帘子了。

    她怀里还有个小的,这疾马扬起的尘土可不敢叫扑进来。

    邵箐收回手一会,马蹄声越近,未停,车一沉,车帘掀起,一个熟悉的高大身影出现在眼前。

    “夫君”

    她欢喜迎上,被搂进一个熟悉的胸怀,薄唇印在她的眉心,一双深邃的黑眸洋溢着喜意。

    “阿箐,”

    “啊啊”

    魏景的话未曾说完,却被姁儿高声打断,母亲和陌生人亲昵让她危机感大盛,她瘪着小嘴瞅了瞅对方,忙伸出小手推了推他。

    推罢,又支起身体,把小胖脸凑到母亲唇畔。

    “凉”

    邵箐亲了亲她,笑道“这是爹呢,娘不是告诉你咱们来找阿爹吗还不喊爹。”

    爹

    很熟悉的字眼,姁儿瞪大一双酷似母亲的杏眸,好奇瞅着父亲。

    魏景欢喜又难受,他闺女都不认识他了。

    他俯身亲了亲她“姁儿,我是阿爹呢。”

    婴孩对母亲的情绪是最敏感的,母亲笑语盈盈,姁儿也就不排斥了,邵箐哄了一阵,她就冲魏景喊了一声,“跶”

    魏景心花怒放,接过闺女重重亲了又亲,“嗯,嗯,阿爹的好女儿”

    姁儿怕痒,“咯咯”笑着,魏景着意逗她,哄闺女又喊了好几声。

    男人低沉的笑声,小女婴“咯咯”脆笑,大约是天性,父女很快闹成一团,乐也融融。

    邵箐含笑看着。

    马车缓缓前行,往平阳城而去,此时她满心欢喜,以为这回夫妻父女之间,怎么也得小聚些日子。

    但接近平阳城后,她发现似乎有些不对。

    气氛很紧张。

    疾驰的哨马进出不断,不断有小股的军士匆匆而过,戴甲整齐,神色肃穆。

    刚刚才取下豫州四郡,不是正处于间隙调整期吗

    怎么回事

    “阿箐,我只怕暂无法多多陪伴你和姁儿了。”

    邵箐看向他。

    “安王遣使并幽青徐,联合济王王吉周洪及并州十一势力,盟军八十万,伐我。”

    济王答应了安王,王吉也是,并州也有大半军阀应承此事。因魏景虎视眈眈,结盟极迅速,各家已经动了起来。

    由于幽州甘元的装聋作哑,与安王预期的百万大军有距离,但也不少了。

    足足八十万。

    魏景眸中笑意未褪尽,声音也轻缓,邵箐闻言却大惊失色。

    “怎么会这样”

    怎么就突然联军了呢

    八十万盟军,对阵魏景五十万南方军,足足多出三十万大军。

    她心乱如麻,本来这一州一州打过去很稳妥的,无人兵力能及得上魏景,他谋臣不缺兵多将广,征战经验又极其丰富。

    可,可现在

    八十万大军,差不多整个中原及北方都联合在一起了吧

    “这安王”

    邵箐心乱如麻,连声痛骂安王,魏景一把握住她的手,柔声安慰。

    “盟军虽兵多,然各有其主,这不如我,你别怕。”

    他声音沉稳,神色平静,黝黑深邃的眸底深处,闪烁着一种熠熠的光芒。

    战意昂扬。

    在确定了这个消息后,他非但不惧,反而又一种鼓灼在随血液奔涌,冲刷着他血脉。

    这是一场风云色变的对战。

    然却也是一场决战。

    此一战,足可定乾坤

    魏景不是第一次面对类似的大战。第一次他年不满及冠,痛击鞑靼,教后者二十年内无南侵之力;第二次,他一举破朝廷六十万围剿大军,教后者心胆俱裂,再无犯他可能。

    他浑然不惧。

    “阿箐。”

    魏景声音依旧平静,微微昏暗的车厢中,幽深的眼眸闪过一抹志在必得的厉光。

    “此战若胜,大局即定。”

    并冀青徐兖,五州尽归他手。

    而司州,届时不过他囊中之物,探可取之。

    将仇人千刀万剐。

    这大楚江山,也将悉数易主。

    作者有话要说  定乾坤之战,难度很大,会比以前都难打啊,魏同学加油

    周末又来啦宝宝们我们明天见了嘿嘿,么

    还要感谢下面给文文投雷的宝宝哒,笔芯

    洛白无城扔了1个地雷

    木偶波儿扔了1个地雷

    一朵小花扔了1个地雷

    aggie扔了1个地雷

    圆圆扔了1个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