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妙玉还俗
作品:《黛玉是个小仙女[红楼]》 妙玉本是一个清高之人, 哪里想过女子还能科考。猛然间得知女子能科考了,她自然要多加思考,但她心里认定师父说的机缘就是这一个。她在寺庙里借住许久,也见过不少贵夫人,可即便如此, 那些贵夫人对她也未如何。
她也不好一直待在这寺庙里,妙玉跟寻常的出家人又不大一样, 她本是官宦人家的女儿。
妙玉心里清楚, 她仔细思考了两天, 便去住持那儿。
“阿弥陀佛。” 妙玉见了住持,便把自己的来意跟住持说了, “贫尼…… 妙玉打算去参加科考。”
既然决定要还俗了,就不能再自称贫尼。妙玉借住寺庙许久, 寺庙的住持对她也算不错。
“那便去吧。” 住持没有阻止妙玉, 妙玉本就六根未净, 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妙玉的师父跟她有些渊源, 那人跟她说过, 让妙玉在这边住几年, 妙玉很快就会等到她机缘。
如今, 女子能够参加科考,而妙玉素日就喜读书, 明白不少道理。若是妙玉愿意去科考, 愿意造福百姓,那也是极好的。
住持哪里可能阻止妙玉, 只希望妙玉不忘初心。
“我这里有些银钱,就当是给庙里的香火钱。” 妙玉没有白住寺庙,这些年来,也有给寺庙一些银钱。
“贫尼便收下了。” 住持没有跟妙玉客气,“你此次还俗,以后便不是出家人了。只是你一个女子,在外多有不便,你不若去长宁侯府走一遭。你师父圆寂之前,便也说过,若你有朝一日下山,去往那繁华之地,还是得找一找人。”
妙玉本就是一个妙龄女子,长相又很貌美。一个女子带着丫鬟婆子,哪里有那么容易生存的,哪怕妙玉本身有不少银钱,这也极为危险,总有那不轨之徒盯上妙玉。
妙玉微微蹙眉,她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你心气高,可山下到底不如山上。” 住持继续道,“可你还是听听你师父的话,还俗后,这性子也得改改。”
住持是一个出家人,本不应该说这么多的,可是妙玉到底在寺庙里待了许久,她也知妙玉是一个不错的人物,只是心性高,以至于让人觉得她清冷,不愿意过多接触。
寺庙里的那些尼姑便不愿意跟妙玉多接触,那些尼姑的俗家身份也不如妙玉。
“若你真的当了官,就得为百姓着想,得离百姓近一点。” 住持见妙玉一副清冷孤绝的模样,到底不大放心妙玉,“否则,即使你当了官,只怕也是……”
要是妙玉继续如此,一来可能被人孤立,二来就是不作为,没有为百姓做事。住持不愿意看到这两种情况发生,即使她是出家人,也得跟妙玉说这些,再有下一次,只怕她什么都不说了。
“妙玉明白。” 妙玉微微点头,她以前只是觉得这个世上已经没有什么好期待的,却又想要些什么,又什么都抓不到。
“长宁侯是为官不错,你去吧。” 住持挥手。
“是。” 妙玉双手合拢,拜了一拜。
两天后,妙玉便搬去了新买的宅子,搬了宅子的第二天,便去了长宁侯府。
贾敏听闻妙玉来了,便让她进来了。贾敏已经许多年未见妙玉,就是去了寺庙,也不一定就是去妙玉借住的寺庙拜佛,去了,也不一定就遇上。因此,贾敏见着妙玉时,不禁感慨,当年的小姑娘已经长这么大了。
妙玉已经换下出家之人穿的袍子,改成了寻常姑娘的装扮。
“夫人。” 妙玉给贾敏行礼。
“来,坐。” 贾敏笑着道,“这是要参加科考吗?”
最近就这一件事情闹得最厉害,有不少人家的姑娘都想去考一考,考一个功名回来。
“正是。” 妙玉回答,“已经从寺庙搬到京城了,这才来拜见夫人。夫人来京城多年,妙玉都不曾过来,还请夫人见谅。”
“你这孩子,客气什么。” 贾敏见着妙玉的气质比较清冷,心想是妙玉在寺庙待久了,才变成这样的,“你一个人住在外头,只怕不安全,不如这样,我给你选几个护卫,你带过去。”
虽然妙玉没有开口说这些事情,贾敏却是懂得的。妙玉之前住在寺庙里,寺庙里人多,又是香火相对旺盛的寺庙,妙玉住在那边也算是安全的。可妙玉搬到京城里住了,她身边的丫鬟、婆子也是女子,不顶用。要是真有人要欺负妙玉,还是能翻墙去欺负的,还是得给妙玉找几个护卫。
贾敏曾经见过妙玉的母亲,若不是妙玉的父母遭难,妙玉如今也不用独自一个人面对这些事情。妙玉出家,空有那些银钱和值钱的物件,如今还俗了,若又没人护卫,只怕妙玉也很难在外头活下来。
妙玉这一次过来长宁侯府,本也是想着这一件事情,没成想自己还没有开口,贾敏却已经说了。她抬头看向贾敏,见到贾敏脸上的笑容,心想难怪师父临终前说让她日后找长宁侯府。
“多谢夫人。” 妙玉感激地道,“妙玉此次前来,还有一件事情。”
“说吧。” 贾敏道。
“妙玉虽然读过不少书,但之前一直待在寺庙,只怕有不少事情不明白。” 妙玉道,“可否请侯爷为妙玉推荐几本书籍,妙玉自知自己清高了些,可若是为官,必不能如此。”
妙玉到底是把住持的话听了进去,她现在首先要改的便是自己清高的个性。她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她的人生便不是空洞的,需要她不断向前进。她的父亲本就是朝廷命官,可是英年早逝,既然她能参加科考,必定要秉持父亲的遗志。
这些年来,要不是父母留下来的人护着她,她哪里能过得那么好。外人只道她清高,认为她自有出家,便对父母无情了。
可是她心里想着早逝的父母,想着自己能过得如此好,便是因为父母早早安排好了,父母的人护着她,还给她留下那么多可用的银钱以及那些值钱的东西。这让她如何不想父母,父母是对她好的,早年要不是逼不得已,也不可能让她出家。
妙玉没有在别人面前表现得过于想念父母,可是她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时常想起早逝的父母。他们的容颜早已经模糊了,可是她还是想着他们,梦里时,他们抱着她,逗弄她,对她十分好。梦醒时分,她便什么也瞧不见,只能瞧见父母留下来照顾她的人和物。
“你明白这些便是好的。” 贾敏微微点头,“不如这样,过些日子,我让人把书籍送到你的府上。”
妙玉到底年纪大了,不好单独去找林如海,也不好住在府上,去安乐公主府也不合适。因此,贾敏只能让妙玉继续住在外面,再派几个护卫去保护妙玉,外头的人便也知道妙玉是长宁侯府护着的人,自然就不敢动妙玉。
“多谢夫人。” 妙玉起身给贾敏行礼。
要是放在以往,妙玉必定不可能过来找贾敏的,可当她想明白,从寺庙里搬到京城后,她便知道她该怎么做,她得融入红尘当中。而不是当自己是一名出家人,而是应该把自己放在芸芸众生之中。
林黛玉过来长宁侯府时,正好瞧见妙玉坐在贾敏的院子,同贾敏说话。
“这是哪位姐姐?” 林黛玉自是知道眼前的人是妙玉,却也只能假装自己不知道。
“是你李叔叔家的女儿。” 贾敏笑着给林黛玉介绍,接着又拉着林黛玉的手,给妙玉介绍,“这便是我的女儿林黛玉,也是住在隔壁府的安乐公主。你们年轻人倒是好说话些,你日后若有什么问题,尽管去找黛玉。”
“公主。” 妙玉早就知道贾敏的女儿是安乐公主,如今,亲眼瞧见安乐公主,便觉得林黛玉是一个极为美丽的女子,这世间只怕没有几个女子能比得上林黛玉的,“因着自幼出家,如今虽然还俗了,便也没改名,便叫李妙玉。”
妙玉还俗了,必然不能只叫妙玉,总得有姓氏的。妙玉便用了父亲的姓氏,却没有改名,只当纪念出家的那些日子。
“我素日都待在京城的,你若有事便直接去我府里。” 林黛玉笑道,“虽然说爷爷,上皇也在,但他不管这些事情,也极少露面的。”
“是。” 妙玉明白林黛玉的意思,这是让她不用顾忌太上皇,可直接去安乐公主府。
从长宁侯府出来后,妙玉便觉得有心有些湿,这算是她第一次迈出这么大的步子,竟然亲自来长宁侯府,也低了头。虽然说贾敏和林黛玉对她的态度都极好,可是她知道自己跟她们之间的差距。
她既然选择还俗参加科考,那她便会努力,一次考不上,就考第二次,第三次。至于嫁人之事,她倒是未想过。
长宁侯府内,林黛玉坐在贾敏的面前,“只希望她们能耐些,哪怕考上进士也是不错的。”
“正是,状元、榜眼、探花,就只有三个,哪里有那么好考。” 即便夫君考上探花过,可贾敏也不认为科考有那么简单,要是科考那么简单,就不会有鹤发童生了,“她们又是第一次参考,没有经验,又没人指点。”
“主要还是没有经验。” 林黛玉认为那些女子不如男子差,“女子跟男子都一样读书,但读的书不一样,那些书生能在外面说朝政,了解朝廷政策。而女子却极少涉猎这些,就算有的女子看过,那她们又能跟谁讨论呢。那些书生平日聚集在茶楼,讨论讨论时事,这也是一种切磋,是一种学习。”
“你倒是明白。” 贾敏看向林黛玉,“那你呢,倒是学了不少。”
“可惜我不能去参加科考,否则对他们就不公平了。” 林黛玉开玩笑道,“父皇那么宠我,只怕是要封我做状元。”
“你呀,就是有那么多人护着你。” 贾敏如何不知道呢,太上皇、皇上、皇后,还有太子都宠着林黛玉,她真怀疑要是林黛玉去参加科考了,皇上真的可能点林黛玉做状元。
当邢岫烟得知妙玉搬到了京城住,便带了一些礼品前去看妙玉,妙玉到底算是她半个师父。
来到京城之后,邢岫烟倒是没有见过妙玉。而妙玉借住在寺庙,又没有弄出大名声来,邢岫烟如何能知道妙玉就住在京城这边的寺庙里。不知道,便不可能想着去看望妙玉。
邢岫烟见着妙玉时,便看见妙玉身上的穿着变了,不再是姑子穿的道袍。
“多年不见,可还好?” 邢岫烟询问。
“还好。” 妙玉微微点头,“听闻你已经定亲了,还未恭喜你。”
“多谢。” 邢岫烟看着妙玉,便想妙玉是不是来科考的,否则以妙玉的心性,怎么可能无端端地就还俗了,“姑娘可是要参加科考?”
“正是。” 妙玉脸上带有一丝笑意,没有过去那么清冷,有了一丝人间烟火气息,“你可要考上一考?”
邢岫烟微微摇头,她有自知之明,“岫烟虽然跟着姑娘读了几年书,却也明白自己没有那个天分去参加科考。”
“一次考不上,便考第二次就是,哪里需要想什么天分不天分的。” 妙玉认为邢岫烟在读书方面还是有一点天分,“又不是让你考状元,日后便可以去考童生,考举人。”
邢岫烟第一次见到妙玉如此鲜活,以前要是自己露出一点不爱学的表情,妙玉便不大高兴,甚至索性不去管自己。等自己再努力去学了,妙玉才可能对她稍微好一些。
现在的妙玉却还说了这些话,让邢岫烟不得不感慨妙玉的变化。
妙玉原先确实不是这样的,在决定还俗下山科考之前,也不是现在的模样。可是这人的心里有了活力,跟死水一潭,还是有差别的。
“我跟薛蝌今年年底就成亲。” 邢岫烟道,“薛家没有阻止我去参加科考,是我自己不愿意去考的。皇上恩德,让我们此次能跟那些男子一同科考,不用一层一层考上来,可是我便也明白,即便如此,我还是不成的。”
妙玉听此,便也不多说。她那些年教了邢岫烟不少东西,看来邢岫烟也是一个知足的姑娘,也知道她自己的实力,这样也是好的。
一等将军府贾家,王熙凤看着鸳鸯送过来的一些小玩物,心想真是稀奇了,老夫人竟然让鸳鸯送东西过来。
“二少奶奶。” 鸳鸯瞧见王熙凤脸上的笑容,即使对方没来表现出来惊奇和嘲讽,可是她还是能感觉到王熙凤的情绪。
贾老夫人以前看重贾宝玉,在贾宝玉搬出府时,便让贾宝玉带了不少东西回去。贾老夫人一心想着补偿贾宝玉,想着把手里的东西给贾宝玉,即使王熙凤生儿育女的时候,都没有对王熙凤比对袭人好,以至于跟大房的关系不是很融洽。
“这些都是给两位姑娘和小少爷的。” 鸳鸯端过丫鬟手里的盘子,把盘子放在了桌子上,“还请二少奶奶日后多让他们去老夫人那边多走动走动,老夫人一个人,也怪冷清的。”
“如何冷清,袭人可是生了孩子,让人抱过来瞧瞧,不就不冷清了。” 王熙凤可不认为贾老夫人真心要给她儿女这些东西的,只怕是为了让他们日后多照顾贾宝玉一些。
那块破石头在贾老夫人心里的地位很高,其他人加起来,都还比不过贾宝玉呢。
王熙凤不稀罕贾老夫人给的这些东西,现在拿着这些东西,日后还要为那块破石头奔波,这可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鸳鸯听王熙凤这么说,哪里还有不明白的,王熙凤瞧不上这些东西,也想着贾老夫人是不是有其他的用意。鸳鸯想到贾老夫人几次让长宁侯夫人过来,贾老夫人就是为了贾宝玉,几次三番跟长宁侯夫人说那些话,让长宁侯夫人多顾着贾宝玉一些,说贾宝玉是长宁侯夫人的亲侄子。
到了王熙凤这边,王熙凤本就是一根精明的人,又如何不可能想到这些话呢。
“这孩子还小,哪里能随意抱过来。” 鸳鸯到底对贾老夫人忠心,还是想大房这边的人多念着贾老夫人,哪怕贾老夫人心里有别的想法,但现在让老人家开心开心,也是极好的。
王熙凤抬头瞥了一眼鸳鸯,“鸳鸯,你的年纪也不小了,你的老子娘可给你看了人家?”
“奴婢不想这些事情,奴婢要伺候老夫人的。” 鸳鸯表明态度。
“你一家子,除了你,其他人都到宝二爷那边去了吧。” 王熙凤道,“你日后也是要过去的吧。”
“这还得听老夫人的。” 鸳鸯不想去照顾贾宝玉,贾宝玉喜欢跟那些丫鬟玩耍,在荣庆堂时,那么快就让袭人怀孕了,还不知礼数。她又是一个女子,要是到时候没有成为贾宝玉后院的女人,只怕也不好过。
贾宝玉身边的那些女子,怎么可能让她一个外人管理那些事情,哪怕她是贾老夫人留下来的人,都没有什么用。
可是鸳鸯不敢在王熙凤的面前表现出不高兴的模样,不能让人认为她不愿意跟着贾宝玉,不愿意帮衬贾宝玉。做奴才的,最忌讳的就是让主子认为女才不懂事,不听话。
要是贾老夫人认为她不听话了,只怕贾老夫人就会直接动手,根本就不用等贾老夫人死后。
鸳鸯心里清楚,自己只是一个奴婢,比不得贾宝玉。贾老夫人为了贾宝玉,极有可能牺牲他们这些人,要是他们不愿意去做那些事情,贾老夫人也能提早安排好。
“瞧你这样,听说父亲当年还想纳你为妾的。” 王熙凤看着鸳鸯脸色不变,保持原样,倒是觉得鸳鸯心性沉稳,可是即便如此,鸳鸯依旧是贾老夫人那边的人。
她王熙凤还得小心着鸳鸯一些,不敢跟鸳鸯说太多话,免得鸳鸯到贾老夫人那边说了。
“如今啊,只怕你是要做宝二爷的枕边人了。” 王熙凤笑着道,“这也好,宝二爷年轻。”
“东西已经送到了,奴婢就先回去回复老夫人了。” 鸳鸯没有再留下来,她不想听到这些话。
她自己心里清楚也就罢了,却不想听别人说出口。鸳鸯的心在痛,那些人都知道她贾老夫人的打算了吧。
明明她的年纪大了,可是贾老夫人还那么打算,不过就是想让自己安安生生地跟着贾宝玉,帮衬着史湘云管家,好让贾宝玉能有一个稳妥的未来。
没有人会去想她这个丫鬟愿意不愿意,她是家生子,天生就是做奴才的。鸳鸯的眼睛有些红,脚步有些急促,没有回头看王熙凤,径自带着丫鬟离去。
王熙凤瞧着鸳鸯有些慌乱的步子,便知道鸳鸯不想跟着贾宝玉。鸳鸯当年都不愿意跟着贾赦了,现在又如何愿意跟着贾宝玉,贾赦至少是有官身的,而贾宝玉只是一个白身。
不过这倒也不一定,贾宝玉那么年轻,长得也俊。贾宝玉又在荣庆堂待了那么多年,鸳鸯对贾宝玉那么熟悉,想着日后继续照顾贾宝玉也是有可能的。或许鸳鸯现在不愿意,可过一段时日呢。
贾老夫人那么看重鸳鸯,认为鸳鸯是一把好手,那么贾老夫人必然会给鸳鸯承诺,例如让鸳鸯屈居于史湘云之下,凌驾于贾宝玉其他妾室之上。再比如给鸳鸯的父母家人一些好处,再让鸳鸯跟着贾宝玉。
“把东西收起来吧。” 王熙凤对着一旁的平儿道,“这些东西就别让巧姐儿他们看见了,只怕看到了,又得问,为什么老祖宗现在才送他们这些东西,是不是因为其他人都走了,才想到他们。”
别看她的儿女年纪小,可是他们总有很多问题。王熙凤有时候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儿女那些问题,特别是在贾老夫人的问题上。
贾老夫人就是偏心眼儿,就是更加看重贾宝玉,就是不看重其他人。
王熙凤到底没有那样跟儿女说,贾老夫人毕竟是老人家,儿女又小,要是儿女不懂事跑到老夫人面前瞎说,这可就不好办了。
“看来老夫人手里头还是有一些东西的。” 平儿道。
“是有一些。” 王熙凤看了一眼盘子上的物件,“她现在还活着,总得留一些东西傍身,哪里能都拿出去。等日后,她要是说都给那块石头,我们也不好拿着。就老祖宗的态度,她必定又会让姑母过来的。”
王熙凤感觉贾老夫人就喜欢叫贾敏,有事没事叫贾敏,就是要让贾敏帮衬贾宝玉。女儿对母亲的感情总是好一些的,贾老夫人就是利用贾敏跟她之间的母女感情,让贾敏多照顾贾宝玉一些。
只是这次数多了,难免让人有些厌烦,王熙凤心想要是自己,自己就厌烦了。而贾敏对贾老夫人的态度倒是还好,那也是因为贾敏没有跟贾老夫人共住在一个屋檐下。
鸳鸯回到荣庆堂之后,稍微平复一下情绪,这才去见贾老夫人,她怕贾老夫人看出她的异样。不过这倒也没什么,只怕老夫人会想是不是大房没给她好脸色瞧,而不是因为她不愿意做贾宝玉的枕边人。